呂書練
有朋友轉發了一篇名為《永不錄用》的網誌,順附一句:如何評論?網上早已議論紛紛,不堪入耳的落井下石之語不少,清醒同情者也大有人在,有行家在他報撰文慨嘆,謂傳媒機構對新入行者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評價,他對這種「舊人優越新人愁」的說法難以認同,我有同感。
網誌列舉了一位大學新聞系畢業女生上班五天的種種不是,包括工作時間做靈修功課、用手機聽歌、對行家沒禮貌,還有先寫稿後寫序言、用手機手寫板寫稿等等。作者不但描述女生外形,點明就讀院校和學系,還寫出其英文名首個字母,更越俎代庖式地「勸人」慎用這位女生。
作為旁觀者,我看完網誌後的第一感覺是,如果非要說「永不錄用」這樣的刻薄話,這四個字似乎更適合於這位匿名網誌作者。因為文中囉囉嗦嗦列舉的都只是幾天之內發生的雞毛蒜皮小事,而且如何寫稿、用甚麼工具寫稿都只是方法不同而已,這位資深人士卻如此有精力搜集資料並上綱上線,實際效果卻令人覺得其思維落伍、性格狹隘,何況都是一面之詞。如此「古舊」,又如何「創新」呢?
舊人不滿新人——也有可能是他們的能力和表現比舊人出色,沒有安全感的舊人找藉口逼走新人。而且,那位女生即使真如所說,有不對之處,她也主動請辭。誰能肯定,她在另一間公司不是一位出色的員工?
我常接觸「八十、九十後」新聞學生和新聞新人,我沒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反而覺得新入職者受舊人排擠的現象非常普遍,「排新」並不僅僅是針對年輕人,或僅在新聞界出現,而是深入到各個階層。原因明顯跟香港經濟在過去十年的轉型中找不到出路而停滯不前有關,打工仔失去了以往工找人的優勢,辦公室內人人自危。「排新」成為自保的手段,這是欠缺安全感的惡果。
香港曾經是個很有胸襟的大都會,港人的自信、慷慨、寬容是構成東方之珠熠熠生輝的內容之一,但「排新」卻把開放的香港引入狹窄的胡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