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Tracey Emin You made ME LOVE You,2010 Courtesy Lehmann Maupin Gallery, New York
文:你們的網頁上寫著香港已經成為藝術品交易的第三大市場,但是我們都知道香港與兩位老大哥實在差太遠。要與紐約、倫敦來競爭,香港需要在什麼地方著力呢?
Magnus:「第三大」只是就拍賣交易額而言。香港的市場還需要更多的教育,人們和藝術還不夠親近,那需要時間去改善。要與紐約和倫敦競爭,我們首先要有主要的美術館,讓人們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每年的ART HK是很好的機會,但時間太短(笑)。如果你去紐約、倫敦或柏林,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活動,在香港,人們不應該只是關注本土發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香港需要成為一個更開放、更動態的、更多樣的社會。另外,香港地租很貴,作大型展覽很困難,商業畫廊面臨巨大挑戰。但我們看到,許多年輕的畫廊正在快速發展,我想,5到10年內變化就會發生。還有一點,亞洲藝術,包括香港藝術,一直以來都太商業主導,這是文化生態的一部分,但是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作品創造出來的價格,參與藝術的人們,包括策展人和評論人,都應該去創造高於商業化的價值,多做一些有趣的作品,而不只是商業性的作品。
文:現在的收藏潮流如何?如果我是一個初級的收藏者,你能給我些什麼建議嗎?
Magnus:亞洲觀眾的口味很廣,很難去概括有甚麼收藏的潮流。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做功課。我總是對別人說,如果你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就要叫畫廊給你看同一個藝術家的另外十張作品,你才可以對它有簡單的認識。這也是我們為甚麼搞ASIA ONE的原因。你可以依賴自己的直覺,比較這些作品,也許會覺得更喜歡這一張,也許會覺得那一個更好,也可能會發現很討厭那十張,連帶這張也不想要了。但是一旦你找到自己所喜歡的,下一步就是找出你為什麼喜歡它。一旦你開始這個過程,會慢慢讓你對自己的選擇有信心,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和藝術品對話,而並非被它震懾。如果有問題,不要猶豫,去問畫廊,這是他們責任的一部分。
文:中國藝術家張曉剛的《生生息息之愛》(三聯畫)在4月初香港蘇富比2011春季拍賣會「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破曉——當代中國藝術的追本溯源」專場拍賣中,被拍出7,906萬港元的天價,創下了中國當代藝術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最高紀錄。這個動向會使得今年藝展中的中國當代藝術更加成為熱門嗎?
Magnus:對我們來說很有趣的一點反而是,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中國收藏家們,開始將眼光轉向國際性作品。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賣出天價,對藝術家來說是好事,讓他們更受世界矚目,但同時,也讓一批外國一流藝術家作品的昂貴價錢顯得合理而能夠接受(笑)。中國收藏家很聰明,知道甚麼是一個好交易,所以,他們現在眼光更廣。我的很多中國收藏家朋友都開始買南非、非洲、德國等等的作品。這真的只是開始,但起碼我看到一些東西正在生長。大家也開始做功課,因為在一個正規的市場中,你會發現,光擁有大名牌是不夠的,你要知道為什麼它吸引人,為什麼它是名牌,知識才是決定性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