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集中精力」免成陪跑 音樂倫理乏人問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新高中學制正全面落實,各科目「退修潮」逐漸浮現。教育局資料顯示,超過1.8萬名首屆新高中學生,於升中五時,毅然選擇退修其中一科,佔總數多達1/4。其中,去年僅有699位中四生修讀的綜合科學,便有達201人退修,比率近3成,情況最嚴重。一些「冷門科」,如音樂及倫理與宗教,退修比率也達25%及17%,修讀人數越來越少,甚至出現「生存危機」。有教育界人士指,為免學生於文憑試「陪跑」,不少學校都容許其退修,以「集中火力」應付其餘科目。但退修潮情況嚴重,反映部分科目內容與學生程度有落差,當局應盡快檢討。
在新高中下,一般學生會修讀「4+2X」或「4+3X」,即4個必修科加2或3個選修科。教育局去年10月至11月,向453所中學進行調查,了解中四及中五兩屆新高中學生修讀科目情況。今學年受訪校共有74,826名中五生修讀各必修科,較去年修讀必修科的中四生減少3,606人,反映部分人留班中四、在升中五前轉讀其他職前課程、選擇投身社會或往外地升學。
「冷門科」退修率高企
據資料顯示,超過1.8萬名首屆新高中學生,均在升中五時退修一科,遍及全部21個選修科,每科人數由56至2,000人不等。其中,經濟、物理、生物、化學等退修人數最多,全部超過1,700人。不過,由於其修讀人數亦最多,比率並不明顯。相反,部分只得數百人選修的「冷門科」,退修比率卻高企,如在新高中「新發明」的綜合科學,退修比率便高達29.8%(見另稿)。其餘的音樂、倫理與宗教、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及體育科的退修率,均逾14%,修讀人數越來越少,甚至已現「生存危機」。
應用學習製造退修空間
現時,各大學及專上院校收生,一般只要求1至2個選修科;加上部分可以應用學習取代,為學生造就退修「空間」。教評會主席、聖匠中學校長鄒秉恩指,多達1/4學生退修,反映學生不想於沒有把握的科目「陪跑」,轉而於其他科目「集中火力」,以提高升學機會;且有關想法獲學校認同。他又指,部分學生在新高中選科時,意向不清晰;或於修讀後,發現內容與自身程度有落差,都是造成「退修潮」的原因。
校長促檢視課程深淺度
首屆新高中應用學習有達6,700人選報,津中議會主席廖亞全則指,不少學生用以取代原有的選修科,亦導致退修人數大增。他提醒指,如個別學科太少人修讀(如少於200人),即屬「高危」;當局應檢視其內容及程度是否太深。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表示,首屆新高中「退修潮」,反映部分學校在開設個別科目時,或出現資源錯配情況,例如:理科老師須同時兼教組合科學、綜合科學等,可能令學生感支援不足,遂選擇退修。列豪章建議,學校平衡各科資源分布。他又提醒學生,選擇退修前,必先了解各院校的最低收生要求,包括是否認受應用學習,以免打亂本身升學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