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市面上的自資進修課程多如雨後春筍,市場競爭激烈。教協會長馮偉華指,各院校正想盡辦法「省靚招牌」爭取收生,令課程質素淪為犧牲品。而類似是次浸大SCE改分事件時有所聞,絕非單一個案。但因自資院校導師多以「合約制」聘任,令其不敢吭聲投訴。他又表示,「聯校質素檢討委員會」只會檢討各院校的質素保證「程序」,不會深究當中細節。他質疑浸大SCE的解釋,促請浸大本部盡快作出調查。
馮偉華表示,現時自資進修課程供過於求,院校為填滿學額而濫收學生的情況早有所聞。但一般院校均會盡量把關,確保「寬進嚴出」。
違反「寬進嚴出」原則
是次改分事件卻違反有關原則,「校方早已認可考試題目的內容、深淺度等,但事後竟然擅改分數,對導師的專業是種侮辱」。浸大教職員工會主席杜耀明則指,SCE是浸大轄下一個學院,因而獲得自我評審資格,所以涉事課程不須另外申請評審。大學本部應深入調查,而SCE校也應就事件向楊導師致歉。
按照現時機制,教資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會負責檢討8大院校資助課程質素審核,而其餘自資高等院校,質保工作則由學術及資歷評審局負責。而「聯校質素檢討委員會」則處理8大轄下自資進修學院,以及社區學院的質素檢討工作。
稱質保機構3合1方向對
至於教資會去年底發表《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的報告已提及,現時自資專上課程繁多,政府必須加強此界別的質保工作,並建議上述3個質保機構「3合1」,統一為整個高等教育界的質素把關。馮偉華認為,此建議方向正確,但應該更快速、更大力推行,挽救自資高等教育質素下降、「泡沫化」現象。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