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文化藝術傳播中心總經理李毅華
元代名家黃公望的山水名作《富春山居圖》全貌,歷經百年的分離,終於於本月1號,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隆重亮相。原作於晚清險遭收藏家火殉,至此分為兩段,人稱《剩山圖》一段後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台北故宮所藏為《無用師卷》,身首各異,更成為見證兩岸關係60多年風雨的珍貴信物。它所引起的公眾關注度之大,調動的兩地文化、政府人員及資源之多,是繼去年《清明上河圖》後,又一個華人世界中的重大文化事件。
近日,由香港聯合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以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中心三家機構,合力舉辦「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卷.仿真本.香港展」,為不能一睹珍品真身的廣大市民「解饞」。記者在展廳中見到,除以仿真複印技術製作的合卷圖之外,還有歷史上有名的臨摹圖、曾被乾隆珍藏的「子明卷」印刷仿圖,以及海基會會長江丙坤和海峽會會長陳雲林等人為配合合卷而提寫的「引首」、「題跋」等,不僅將中國的「詩、書、畫」藝術傳統,完整又豐富地表達出來,又充滿了當下的社會意義。展廳雖然不大,卻「一應俱全」。
相比其原件引起的文化界震動,仿真圖展自然低調得多,但主要負責這次策展工作的中國文化藝術傳播中心代表李毅華先生,早於一年前已開始構思,他告訴記者,現場所見的所有展品和擺放位置,背後都有講究。
「首先我們很看重對中國畫的概念。這不是簡單的把兩幅畫印好拼在一起。中國古代長卷畫有一些常規的要求,比如長卷畫開始部分,要有人題寫畫的名字,也就是引首。其次,就是我們在古畫中常見的文人或名家的題跋。」李毅華曾邀請多位名家寫引首,後來選擇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字。而在「題跋」部分,他則分別邀請了書畫鑒定大師、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聯合出版集團的陳萬雄,並由原文物出版社的社長蘇士澍寫篆書以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理事長馬自樹,無論是職位的平衡、文物鑒賞和鑒定,乃至他們與《富春山居圖》的淵源。「我們精確到了各個方面。」
「任何文化製品更著重的是它的創意,」作為原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社長的李毅華,對文物有著更深的認識。「這些書畫的安排,恰好就是對古今對話的補充和傳承,用今人的角度賦予原作以時代的意義。」原來早在20年前李毅華於故宮任職時,已和陳萬雄、楊新等人策劃及出版了展示兩岸故宮文物藏品的《國寶薈萃》一書,開啟了兩岸故宮合作的大門。「80年代,日本二玄社曾把在台北故宮的書畫複製品帶到北京展出,其中也包括《富春山居圖》,後來啟功先生看到,就讓陳萬雄收集這幅畫的資料。」
「我在題跋裡就將這些故事串了起來。我做出版多年,從出版的角度來說,首先的責任是要優化知識,然後是傳播知識。這也是這次仿真圖展的意義所在。」
不僅如此,他在對《子明卷》的印製過程中,採用許多宮廷裝裱規格,紙質、包首都體現了宮廷特點,他希望到場觀眾能細細體會由傳世珍寶帶出的現世韻味。 ■文、攝:梁小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