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用途廣泛,但坊間智慧指它同樣危險重重,包括微波會把人「烤熟」、會使食物產生致癌物。適逢台灣塑化劑事件愈鬧愈大,當地更有環保團體表示,用微波爐加熱飯盒會產生令人聞風喪膽的塑化劑。究竟事實是否如此?怎樣用微波爐才安全?
武器項目啟發 美國人發明
微波爐的發明純屬偶然,源自一個武器研發項目。微波爐的發明者是美國自學成才的工程師珀西.勒巴朗.斯賓塞,二戰爆發後,他在一家公司從事雷達技術開發,他喜歡吃甜食,一天他在實驗室做實驗時,一塊朱古力棒黏在短褲上。斯賓塞注意到,當他運行磁控管時,褲子上的朱古力棒融化了。思維敏捷的他想到:肉眼看不見的輻射光線將朱古力「煮熟了」。最後,他用箱子將其包裝起來,作為一種烹飪美食的新工具推向市場。在之後的歲月裡,技術人員不斷縮小微波爐的尺寸,今天,微波爐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微波爐的微波和電話、電視機、無線電通訊所用的相似,同屬「非游離」(non-ionizing)的電磁輻射,和X光、伽瑪射線、宇宙射線等高毒性、高超透力的「游離」輻射並不相同。
保持距離 輻射大減
微波爐可將食物快速加熱,原因是食物都帶有水分,水的分子在微波震盪的電磁場作用下,會跟隨震盪電場一起振動,互相磨擦產生熱力,為食品加熱。由於加熱方式獨特,微波爐產生致癌物的機會,反而比傳統烹調方法低。因為如果採用烤炙、煎炸等的方法,往往會使食物燒焦,正正是致癌物的來源。當然,研究顯示微波爐的輻射確實影響身體,但一般而言,在距離微波爐5厘米的地方,微波爐帶來的能量不會超過每平方厘米5毫瓦特(mW)—這正是美國當局對微波爐的規格要求,只要和微波爐保持距離,輻射便會大大減低。
不少人對於微波爐的加熱方法感到不安,網上不少文章指微波是「由內而外」加熱食物,更甚者認為微波能量會使食物產生致癌物。但現時未有權威證據證明有關說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時雖未有權威證據證明微波爐會使食物致癌,但微波爐的熱力可以影響食物容器的安全。其中以聚氯乙烯(PVC)製造的飯盒,更是微波爐大忌。根據研究,用PVC保鮮膜包覆一公斤豬肉在攝氏5度下冷藏7天,即可滲出高達50毫克的塑化劑DEHA。這種肉品只要吃400克(假設吃肉的人體重為60公斤),即會超過歐盟設定的DEHA每日容許攝取量。 ■《紐約時報》/美國食品及藥物品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