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開發者大會掛滿iCloud的字樣和標誌。 美聯社
蘋果公司昨晚在三藩市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介紹「iCloud」在線雲端服務及蘋果新作業系統。據悉iCloud將有重大突破,用戶毋需再把歌曲一一上載到雲端或其他設備,只要簡單登入,便能超方便地擷取自己的檔案。有傳iCloud並非與蘋果的巨大數據中心連結,而是與其硬件「時間膠囊」連結,功能提升成為個人雲端伺服器。
網上商店亞馬遜和互聯網搜尋巨擘Google數周前已先後推出雲端服務,讓用戶隨時隨地收聽已上載到網上的音樂檔。然而,蘋果更「屈機」,其「掃描及配對」儲物櫃服務會分析用戶儲存在電腦的歌曲,用戶只要用電腦或蘋果設備,便能隨時收聽他們擁有的歌曲,不用逐一上載上網或複製到不同的設備上。
攬4大唱片公司 又贏一仗
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已跟華納、索尼、百代、環球等4大唱片公司以及音樂出版商簽訂協議,讓iCloud服務得以順利進行。據悉協議上周已達成,iCloud總收入的70%會歸4大,音樂出版商獲12%利潤,蘋果穩袋餘下的18%。
協議成功,已令蘋果遙遙領先「零協議」的Google及亞馬遜。不少分析家也相信,iCloud能助蘋果在iTunes基礎上擴闊音樂產業優勢。有專家更認為,iCloud或能應用至音樂以外範疇,潛力無可限量。
然而,《Cult of Mac》報道,iCloud不會連結至蘋果的北卡羅來納州巨型數據中心,而是連結用戶無線路由器及硬件儲存器「時間膠囊」。原本只用作備份資料的「時間膠囊」,將作重大更新,能連線上網,成為個人雲端伺服器。
「時間膠囊」若被竊 恐失未同步資料
用戶在任何電腦變更資料,也會透過iCloud更新,並儲存在用戶個人「時間膠囊」。即使關電腦,更新也會繼續,重啟電腦後,檔案已自動同步。用戶亦能從iPhone或iPad上載相片及影片到「時間膠囊」,同步至其他設備,iCloud則是一切的「渠道」。
蘋果不使用數據中心原因不明,有指是為促銷「時間膠囊」,又或用戶不放心全部個人資料被蘋果操控。「時間膠囊」安全性成疑,有專家擔心,若用戶的硬件被竊,將遺失全部未同步資料。 ■路透社/彭博通訊社/《泰晤士報》/AppleInsider/AppleBitch/《Cult of M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