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扒糞」精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媒體的使命,就是「扒糞」。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英國學者大衛.麥非(David Murphy)將記者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報道大眾事件與官方說法的一般記者;第二類是針對官方去設法尋找解釋與詮釋的專家記者;第三類是想找出背後證據的調查性記者。

 這三張記者的臉譜,最具挑戰和最有新聞價值的當然是第三種。一篇爆炸性的調查報道,能令高官議員辭職,甚至總統下台。但其實,無論是甚麼類型的記者,都是調查記者。在平常的新聞裡,每每隱藏著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記得,七十年代北角七姊妹道破獲了一個真人表演的淫窟,這在當時來說是一宗「司空見慣」的突發新聞;有個記者卻從一個「看客」的口中,聽到這麼幾句:「真倒楣!每次看到的都是這對男女!乏味啊!今晚本不想來了,一來就撞到掃黃。」同一對男女表演?言者無心,醒目的「一般記者」卻聽者有意,一查之下,即揭發一個少女被情郎騙落火坑,本抵死不從,但與情郎同床表演,則心甘情願的癡情故事。

 當然,這與七十年代美國的「水門案」一比,這只是小調查而已,「水門案」同樣是一宗社會新聞、一宗潛入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偷竊的三流案件。但在《華盛頓郵報》兩位年輕記者伍華德和伯恩斯坦鍥而不捨的追查下,揭露出政治上的「驚天大陰謀」,最終導致總統尼克松下台。

 因此,在每日新聞的例行過程中也包含調查報道,也可揭發許多新聞的背後故事。

 近讀曾華國《中國式調查報道》(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二○○六年)一書,對中國近年的「扒糞」工作分析甚詳,值得一看。所謂「扒糞」,緣起於美國上個世紀初,一批由記者和作家對美國當時社會政治道德的墮落,極表不滿,憤而深入報道和揭醜,將政界、商界以及社會各個層面的腐敗現象,透過勁筆揭露無遺,成績斐然可觀。在方今大陸,這種精神,實應予發揚。

 曾華國說,「扒糞」報道包含三個基本要素:一、不是通過別人調查而得的報道;二、故事的主題包含一些值得閱聽者關注的重要因素;三、有人或有組織企圖對公眾隱瞞這些事件。這三個基本要素強調了調查性報道的目的,是揭露某人或某組織刻意隱藏的信息,也就是說他們企圖向公眾隱瞞這些事件,是因為這些事件中包含了不道德甚至是違法的因素。

 調查性報道的新聞源,曾華國分為兩類:媒體自己得到新聞線索進行實地採訪調查後報道,或是從其他媒體的部分報道中挖出大源頭,揭露出其中的新聞大內幕。前者稱之為「打老虎」,後者稱為「打受傷的老虎」。「打老虎」的新聞線索,在香港常見的是讀者報料,或是從政府公告、公司年報、數據等去尋蛛絲馬跡;「打受傷的老虎」可稱為「新聞尾」,深入、再深入去挖掘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直到完全裸露真相。

 這書分析透徹,讀後感慨良多。一旦從事媒體這行業,就需有這種「扒糞」精神。

相關新聞
棄膚淺美學 重建築內涵 (圖)
毛Sir從「新」出發──香港文化+李後主 (圖)
歷史與空間:帝王封官的「潛規則」 (圖)
人文世相:歌德與開元宮人袍中詩 (圖)
來鴻:Chinglish
古典瞬間:官場動物張說 (圖)
百家廊:世界原來如此多彩 (圖)
翠袖乾坤:逍遙遊
海闊天空:回味黑鮪魚料理 (圖)
琴台客聚:「扒糞」精神 (圖)
生活語絲:杭州四季酒店
思旋天地:與通脹賽跑
詩幻留形:有關「世界觀」的一點補充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