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曉靜 北京報道)針對中國概念股在美遭遇誠信危機問題,接受本報採訪的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激增,由於缺乏嚴格的審查機制,企業出現良莠不齊現象,給中國概念股整體造成影響,並不能全盤否定中國企業。此外,中美經貿關係微妙,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緊盯中國企業亦有其別有用心的考慮,但中國政府也不能放鬆走出去的中企,忽略系統性風險。
朱善利:應有健全誠信機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中小企業促進中心主任朱善利向本報指出,中國中小企業在國內融資困難,且面臨許多苛刻條件,相對而言,在美國上市條件比較寬鬆,因此出現中小企業到海外尤其是到美國上市熱潮。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企業便藉機包裝上市。事實上,這與中國企業的誠信問題存有直接關係,原因是中國信用機制不健全,不誠信懲罰代價太低。因此,中國應健全誠信機制,加大對包括不誠信在內的違反市場規則行為的處罰力度。
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專家張國慶亦表示,近兩年來,中國在美上市出現多個高潮,但因缺乏有效監管,企業良莠不齊,這就給中國概念股整體造成潛在危險。而美國市場尤其講究誠信,對存有誠信問題的企業均會實施較大的打擊力度,且不排除唱衰企業這種更嚴厲的懲罰手段。因此,中企不應有到美國圈錢的心態。
張國慶進一步指出,儘管在胡錦濤主席訪美之後,中美關係有所緩和,但經貿關係卻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而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亦將目光緊盯在中國企業身上,因此,中國政府不能放鬆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忽略系統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