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忠旺的1.25萬噸鋁合金擠壓機。香港文匯報記者廖毅然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毅然 遼陽報道)中國企業近年積極地「走出去」,但在擴充海外市場時,往往受到其他政府的壓力,最終因各種商業或政治因素而遭受挫折,中國忠旺(1333)就是其中一例。忠旺去年儘管成功轉型,毛利率上升,但美國政府實行「雙反」政策,使其美國的銷售收益下跌46%至30.66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年純利倒跌26.4%至25.96億元。
路長青:制裁還有其他考慮
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路長青認為,「雙反」是針對忠旺而實行的政策。集團的原材料電解鋁多是從宏橋(1378)及中鋁(2600)採購,他從國家商務部方面了解所得,因為採購價按上海市場的價格,非國際通用的倫敦價格,而美國認為上海的價格非由市場控制,而由政府控制,因此對此作出制裁。但他認為,這不單純是商業問題,還存在其他考慮。
事實上,近年在擴張海外市場時遇到阻力的,不止是鋁行業。05年中海油(0883)曾擬收購美國能源商優尼科,遭美國政界大力反對,國會議員提出草案討論,並威脅召開聽證會,中海油最終自動棄權,讓給出價較低的美國油企雪佛龍。
內地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亦多次因「國家安全」問題而被拒諸門外。08年華為計劃與貝恩資本聯合併購3Com,但3Com的子公司是美國政府和軍方主要網路安全服務公司,併購案因此被否決。今年2月華為又曾表示,願斥資5億元為英國倫敦地鐵鋪設手機網路,卻竟因「工期太短」而遭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