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郝君兒、鄭治祖)全城關注港府是否即將復建居屋,兩位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及梁振英都認為,香港社會要求復建居屋的傾向明顯,政府應實事求是處理有關的社會訴求,興建居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打擊樓市,而是讓部分無能力買樓但有實際住屋需要的市民置業,而當局在制訂長遠房屋建設規劃時,亦要審時度勢,包括視乎外圍經濟環境等迅速微調有關政策。
復建居屋傾向越趨明顯
行政會議成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張炳良(見圖)昨表示,不知特首的施政報告會否公布復建居屋,但認為因近期樓價急升,香港社會已由兩年前支持與反對復建居屋的意見各佔一半,到復建居屋的傾向越趨明顯。他強調,不應要求當局出資為市民置業,但當局也不能讓未能安居的市民「人人等公屋」,故政府應實事求是處理房屋問題。過去20多年,居屋計劃並沒有衝擊私樓市場,而每年供應數千伙是市場可以接受的水平。
張炳良又認為,當局在復建居屋後,應摒棄傾斜向綠表的傳統。他說,90年代因公屋「上樓」輪候期達8至10年,故要將居屋中籤比例傾斜向綠表申請人,以盡快騰出公屋單位,但目前公屋輪候時間縮減至2至3年,加上因應社會現況,故在比例上改為傾斜向白表申請人,亦屬可接受的做法。
梁振英:應因時制宜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昨指,復建居屋建議雖帶有「政治成份」,但香港社會對此的訴求愈趨一致,政府亦傾向考慮復建居屋,相信是因時制宜並審時度勢所作的決定。他又指,政府可趁即將進行人口普查,摸清本港的人口增長及住戶情況的變化,來評估未來10至20年市民的住屋需求,並制定長遠房屋建設計劃。
不過,張炳良認為,要在香港尋找土地興建居屋存有困難,目前香港用作建屋的住宅土地只佔整體土地的7%,其餘土地則各有指定用途及限制,加上社會對環保訴求增加,相信覓地過程勢必出現反對聲音,故政府應帶動社會就覓地發展進行討論,在發展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梁振英則表明反對利用郊野公園用地興建房屋,並指撇除郊野公園土地外,香港仍有不少空置土地可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