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郝君兒)多發性硬化症成因未明亦不能根治,專襲青壯年人士,持續復發可致殘障。香港大學研究發現,香港華裔患者發病率20年間增逾5倍,推算全港有近400名病人,由發病惡化至殘疾的年期中位數約22年,較美、加患者的24及28年更早。醫學界已證實乙型干擾素可有效減緩病情,但藥費每月逾7,000元,病人組織指政府雖有資助但門檻太高,有病人負擔不了而停藥,發病5年已惡化至失禁。
患者發病率 20年增逾5倍
香港大學腦內科臨床助理教授陳灌豪表示,多發性硬化症不能根治,初發病徵或只是疲勞、四肢無力、暈眩、語言及協調障礙等輕微症狀,亦會自行復元,易令病人延誤醫治,但有機會持續復發,每次復發也削弱活動能力,大部分患者年僅20多歲,其最年輕病人僅15歲,一旦惡化至殘障,嚴重影響生活及心理,對公共醫療造成負擔。
一個研究追蹤瑪麗醫院61名發病10年或以上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後,發現半數華裔患者22年間已由發病惡化至殘障,較美國及加拿大的分別24及28年為早;華裔患者不單惡化較快,發病率也急增,由1989年每10萬人僅0.88名患者,增至09年每10萬人有5.5名患者。
醫學界已證實乙型干擾素可減低患者殘障機會,但香港肌腱協會表示,該藥未納入藥物名冊,政府雖有資助,但門檻太高,73%患者申請被拒,部分人因而停藥,加速病情惡化。陳灌豪亦指,有從事金融業患者突然言語不清,求醫後確診,惟家庭經濟負擔不了藥費而停藥,病發5年已惡化至失禁,與家人商量後終以家庭總收入逾30%購買藥物。
年約30歲的Jenny於2005年中面部出現麻痺,後來左右腳趾也開始麻痺,幾經轉折才確診。她起初獲資助服用乙型干擾素,病情一直受控,但其後不獲資助而停藥,即每3個月復發一次,影響工作,為免僱主誤解,她需自攜病歷解釋,後來再獲資助才服藥。她坦言不敢告訴家人病情,只寄望藥物延緩惡化,長遠希望政府放寬審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