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意外頻生 業界籲增硬件投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卻因安全問題令不少大陸遊客卻步。香港文匯報記者林舒婕 攝

 自2008年開放赴台團隊遊以來,日均赴台大陸遊客從最初的不超過300人次一直上升至目前的6,000人次。火爆的市場行情背後,卻是頻頻發生的意外事故。據台灣媒體統計,已有超過30名陸客在台灣觀光時意外喪生。意外事故的警鐘,不僅讓大陸遊客開始質疑台灣旅遊的安全性,也讓不少業者重新審視台灣旅遊業的「消化」能力。

基礎設施未同步改善

 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開放陸客赴台遊之前,台灣的接待能力上限僅為500萬人次。「如今大陸遊客幾乎佔據一半,但是近年來台灣的景點數目、交通基礎建設等等,卻幾乎沒有增加和有效改善」。

 他舉阿里山、日月潭為例,幾乎是陸客必去的這兩個景點容納度都太小。特別是日月潭,連稍微好一點的觀光酒店都沒有,而阿里山聯外道路有限,不論是公路或小火車,都已超出負荷,意外事故難免發生。「難道要大陸遊客一直戴著安全帽旅遊?」

 大陸業者對此也有所顧慮。廈門春輝國旅總經理馬志強告訴記者,有不少年輕背包客前往諮詢「人少不吵」的台灣景區。「客人想避開團隊人流,但是作為業者我們都會建議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但是畢竟很難像團隊遊客那樣去時時約束。」

 姚大光認為,如果台灣當局因為經濟效益,無法限制不同旅遊景點的遊客人數,至少要引導錯峰出行。「例如景點接待人數、實時人數能通過網站或是電視等途徑實時發布,給個人出行的遊客以參考。」

應實時發布景點資訊

 他進一步指出,大陸遊客已經為台灣旅遊業帶來30億美元商機,未來個人遊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還遠勝於此,如果政府不願意在加強硬件配備上多下功夫,必然對大陸遊客遊台熱情造成負面影響,撿芝麻丟西瓜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相關新聞
溫總警告:通脹結合貪腐動搖政局穩定 (圖)
應對債務危機 主要靠歐洲自己 (圖)
溫家寶語卡梅倫:人權應多對話少指責 (圖)
中國抑通脹先於保增長
溫總訪英 中英簽335億經貿協議 (圖)
中聯辦隆重紀念建黨90周年 (圖)
廣東擬搬遷3000貧困村 (圖)
內地基層選舉投票率偏低 (圖)
新聞出版總署:不許建記者「黑名單」
調查指「官員貪腐」最易致負面情緒
審計署:內地地方債逾10萬億 (圖)
中國首次審查「三公」經費
專家:公開「三公」應細化
專家解讀:經濟增速若放緩 償還風險陡增
「4萬億」刺激方案促成地方債
82中央部門私設「小金庫」
中國國防開支 去年5000億 (圖)
個人稅維持起徵點3000元 (圖)
珠三角3000玩具企業臨斷貨 (圖)
前海「基本法」通過 增兩內容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