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熊宇及其《貼牆的人》。
「藝術家透過作品,反映心裡面的種種體驗,但完成了的作品也未算是完成,因為觀眾看過之後,會有不同的體驗。這種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從外在的世界,到藝術家的內在世界,從作品這外在世界,再到觀眾的內在世界。」筆者早前到了位於九龍半島酒店的半島維畫廊,一邊訪問內地七十後畫家熊宇,一邊欣賞「穿過心中的鏡子」為主題的展覽。
熊宇是四川成都人,是當今頗具影響力的中國七十後油畫家。他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個展及聯展,作品被聖保羅國家美術館、深圳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等收藏,他現任教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有內地評論指,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生代藝術家被稱為「青春殘酷繪畫」和「卡通一代」,而在眾多普遍認可並具一定商業號召力的新生代藝術家中,以熊宇最為突出,他早期作品人物很多是大大的眼睛,表現出一種空洞、盲目的感覺,表現了剛走向社會時的精神狀態,而近年以煉鋼工人、農場工人、司機等勞動者的形象居多,加深了對理想及現實的思考,在2008年上海泓盛春季拍賣會上,其《安靜的流逝I》更以95.2萬元的高價成交,其作品行情一路看漲。
七十年代是承上啟下
「我覺得七十後是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因為內地處於一個發展的年代,正處於五、六十年代,以到八、九十年代的中間,見證了從無到有,是文化及社會的承上啟下。」
為何熊宇可以成為七十後重要的標誌性藝術家,或許是因為可以在其作品中找到七十年代中後期一代人的特徵,比如夢想、漫畫的視覺風格、幻覺似的體驗、形象和顏色的酷,以及電子文化的感覺。
「如我所說,七十年代的人是處於發展中的年代,上一代正是由零開始,生活也艱苦,而我們就處於發展中的狀態,很多人處於理想與工作的矛盾之中,每每因為工作,所以要暫時放棄理想,但他們其實心中也一直存著對理想的追求。」
小翅膀的社會意義
大家或者每天都可能會照鏡,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照鏡子其實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認識幻想和真實的意境——只聽熊宇的解釋,大家或許未明白,但看他的作品,反而有所感悟—翅膀、光束等,好像突出了人們的信念,正如他所說的,每個人都會有夢想,而夢想卻像背後小小的翅膀一樣存在於我們心靈中。「我是想說,當大家照鏡時,或者可以看到自己曾擁有過的夢想或願望,但每每因為生活、工作等實際環境,所以變得愈來愈小了,正如你看到我的作品中,人物的背上都長了一對翅膀,很白,但也小。」他就是想說,我們其實都有一對翅膀,但因為要謀生計,現實與夢想的差距愈來愈大,但你一面生活下去,也有對不能實現夢想的不甘,又或是一種渺小的堅持,所以畫中的人都有著一對小翅膀。熊宇原來於09年也曾在北京舉辦個展「Angel in City」,這次展覽可算是一種延續。
除了翅膀,大家也很易發現熊宇畫中人物都有一雙大眼睛,眼中透著對未來的迷濛,又似乎對現實有一絲抗爭,但這抗爭卻並不強烈。在畫作《林中的獅子》裡,熊宇就將現實化為正撲向少年的獅子。雄獅佔據畫面大半,而少年的身軀被抽象化,但也可以看到他眼中沒有惶恐,反而有一種漠然感覺——大家也可以視為人們對現實的態度,對現實我們有抗爭,但這抗爭很少以激烈的方式進行。
另外,熊宇說自己以前常畫正面的人,但後來覺得畫正面彷彿是對畫中人的窺視,令人感到不安,所以他改畫側面,令他好像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創作的人物。而且,畫中人物在安靜的背景下生活,背景多是黑、藍等顏色,因為他自己喜好安靜,有時候只想一人獨處,分享是快樂的,但某些時刻只有你自己理解自己的心情。
大眼睛、小翅膀、銀灰色頭髮、瘦長身體——如果這是七十後人的形象,不知道八十後、九十後又是甚麼? ■文:曾家輝 攝(部分):彭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