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看不見的文化遺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眾多中草藥中,你能辨別出多少種﹖

 「文化遺產」讓大家想到甚麼﹖萬里長城?故宮?為人熟識的文化遺產當然離不開這類歷史建築,不過文化遺產的種類多得很,景色怡人的張家界、廬山、黃山等就是「自然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開始受重視,電台、電視不時提及,但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有多少了解﹖

 涼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由鴻福堂開設、全港首間涼茶文化館即將開業,藉此推廣這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了解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  ■文、攝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余秋婷

生活文化是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別於建築、自然景物,可以讓大家眼觀手觸,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就是一種生活文化,背後蘊藏生活理念,所以不是單單把實體保留,就可以把文化承傳。香港的女人街、波鞋街就是其中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濃厚的本土氣息,不時被食環署驅趕的小販就更突顯香港文化,是港人的生活方式。而涼茶文化其中的寶貴之處就是關愛精神,涼茶是保健養身飲品,因應個人需要而有所調節,由孩子至長者都關懷備至。涼茶在二零零六年得到中國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要真正承傳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靠口傳心授,如果單單把涼茶配方流傳下來,忽略了當中的關愛文化也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意。另外,中國涼茶文化中,自從不同的企業把涼茶入樽,運送到海外銷售,涼茶文化就得以推廣,突破地域限制。不過,把涼茶銷售至海外就未必真正可以把涼茶文化背後的關愛精神傳揚開去,反而透過文化展覽向公眾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才是比較有效的保育方法。

對抗全球單一化

 文化遺產在二十世紀以來已受世界各國重視,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覽都有意保留不同的物質遺產,保留原因當然少不了商業考慮,所謂的物質遺產不乏價值連城的古董。不過二十世紀,漸漸有學者關注對非物質性的文化遺產的保育,尤其是全球化之下,世界各地大城市都走向單一化發展,四周是摩天大樓,處處都有大品牌的蹤跡,所以聯合國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概念,尊重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在二零零一年選出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中國的崑曲排列於首位,中國內地、香港現在都開始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鴻福堂把十條超過八十年歷史的配方交給國務院審理,經過一年半的申請,其中八條得到國家確認,八種涼茶秘方包括廿四味、感冒茶、止咳茶、雞骨草、夏枯草、祛濕茶、藥用龜苓膏和靈芝龜苓膏。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司徒永富表示,開設涼茶文化館並不是單單推銷品牌,而是把嶺南悠久的涼茶文化傳揚。在二零零三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希望各國聯手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一些「文化輸出國」(如美國) 基於自身利益而拒絕簽署。比較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生活文化,商業價值遠低過物質文化遺產,未必容易得到企業支持。

當涼茶遇上港式文化

 相信這代人的小時回憶都少不了涼茶,設計涼茶文化館的吳秋全表示,設計過程中想起不少童年回憶,每次「落街玩」之後,玩累了就回家飲涼茶。吳秋全把不少本土特色放入文化館內,「涼茶文化館合共有十個展區,運用香港獨有的空間規劃概念如街、道、里、巷、徑、閣、樓、廊、專線、廣場和劇院,將涼茶的文化歷史和草本知識融匯其中。」為了增加大家對涼茶的認識,場內用五感體驗方式增加互動,譬如草本原材可以用手來觸摸,中醫養生原料通過視像、電視節目形式解說,整個場館內,又有自然鳥語、清新香薰等。在涼茶文化館內,你會找到很多有趣的小知識,例如:原來火麻仁是由大麻所製,不過整株大麻植物有很多部分,包括麻根、麻葉、麻花以及種子火麻仁,我們平日所謂的大麻,其實是大麻的花和葉的製品,所以火麻仁雖用上大麻,卻不是毒品。很多人飲用的廿四味,其實並不一定是二十四種藥材,客家、廣州不同地方的藥方也有不同的藥材,可能是十八種藥材,也可能是二十八種藥材。位於荃灣的涼茶文化館預計第一步招呼團體預約參觀,個別有興趣人士估計最快下半年才有機會參觀。

相關新聞
看不見的文化遺產 (2011-07-26) (圖)
總結: (2011-07-26) (圖)
細細粒更好味 微縮美食場景 (2011-07-26) (圖)
「縮影美饌」展覽詳情: (2011-07-26) (圖)
8+3 大於11的藝術新力量 (2011-07-26) (圖)
「8+3」藝術展 (2011-07-26) (圖)
I Love e-Book 五個愛上電子書的理由 (2011-07-23) (圖)
唯你獨專 個人化服務 (2011-07-23) (圖)
方便隨身 一覽眾書* (2011-07-23) (圖)
愛護環境 愛電子書 (2011-07-23) (圖)
互動內容 不一樣閱讀體驗 (2011-07-23) (圖)
提升學習趣味和效率 (2011-07-23) (圖)
讀者感受(1) (2011-07-23) (圖)
讀者感受(2) (2011-07-23) (圖)
讀者感受(3) (2011-07-23) (圖)
讀者感受(4) (2011-07-23) (圖)
結語 (2011-07-23) (圖)
環保教育刻不容緩 簡樸生活身教做起 (2011-07-21) (圖)
認清環保真相 (2011-07-21) (圖)
環保教育:用手體驗用心感受 (2011-07-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