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華南植物園首席研究員邢福武教授。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李叢書 攝
——生物多樣性遭破壞 生態臨重大危機
常年研究嶺南植物多樣性的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首席研究員邢福武教授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由於頻繁的人類活動、過度的經濟開發和野生植物採集、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生存環境的喪失以及氣候變遷、地質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嶺南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簡稱IUCN)科學家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約有10%的生物受到威脅,其中以植物為主。而中國嶺南地區6,000多種植物中,約600多種面臨瀕危。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李叢書
邢福武指出,一種物種的滅絕,必定會引起至少10種與之緊密聯繫的動植物的滅絕。而當生態平衡損害到一定程度,人類不可能單獨逃脫滅絕的厄運。「現在,我們正遭遇一場嚴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危機。」
一場暴雨將夏日的塵埃沖洗無餘,記者走在廣州從化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看見繁密的波斯菊、落盡的油菜花和椎木林,在風中簌簌低語。這個1995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的第一家國家級森林浴場,擁有華南地區僅存的1.6萬畝原始次生林,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伯樂樹,稀有及瀕危植物穗花杉、野山茶,以及紅花荷、蘇鐵蕨、桫欏等珍貴稀有樹種。公園相關管理部門的黎姓負責人稱,由於當地監管保護措施的切實有效,該處的植物多樣性基本上保持在原生態的水平。
盜採盜挖 山體千瘡百孔
相比之下,位於廣東新豐縣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雲髻山,就讓人欲哭無淚。因為山體富含瓷泥(製造陶瓷器具的原料),盜挖盜採瓷泥者將整座山體挖的千瘡百孔面目全非。裸露的山體,造成植物大面積死亡和百年不乾的山溪斷流。當地的老人看在眼裡痛在心,歎惜道,這種「傷地」在幾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未必能恢復得起來。
其實,肆意破壞山體植被的事件時有發生。在廣東省連山縣禾洞林場黃蓮水、石壁水地段,從2004年起,以勘代採,非法開採鉛鋅多金屬礦。雖然期間連山縣林業、安監等部門多次發出禁採令,但違法者依然故我。瘋狂採挖之下,近千畝林地慘遭摧毀,山區的自然植被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廖文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亂砍濫伐林木、非法運輸木材、侵佔濕地等過度開發利用的行為極大地影響了生物資源的生存現狀。
盲目發展 植被群落消亡
廖文波指出,造成嶺南植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大致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工業用地大面積破壞了原生態的植被、研究滯後盲目引進外地植物品種、人口急劇增長城市化加快帶來的環境污染。
廖文波表示,珠三角地區被譽為世界製造工廠。不過,這些工廠在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植物生態。「珠三角地區本來是魚米之鄉,由於大面積進行開發時沒有做過絲毫的生態保護規劃,結果導致大片的土地被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隔斷,相應的植被群落也因此消亡。很多的鄉鎮在經濟發展後才意識到,生態區域如能連片規劃使用,反而更促進經濟的發展,可惜已經太遲了。」廖文波說。
廣植桉樹 原生林多消失
對於盲目引進經濟類植物,廖文波更深感痛心疾首。「當時為了先綠化,並且純粹從經濟角度考慮,廣泛種植了杉木、馬尾松、桉樹和相思樹,結果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他告訴記者,在廣東東北部地區人工種植了大面的杉木林,這種植物生長速度驚人,能極快的綠化山體,但是其他的闊葉樹種在杉樹周邊就難以生長。
「在粵西地區,公路兩邊、鄉間便道,甚至自然保護區的周邊區域,隨處可見的桉樹危害最大。」廖文波說,桉樹雖然成材速度很快,生長過程容易導致土壤板結,而且因蒸騰較快有「抽水機」稱號。「當時研究也很有限,結果廣泛種植的桉樹,導致本地很多原生林、風水林徹底消失」。
此外,由於廣東是國內工業化開發最早的地區,也是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因此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固體垃圾等,也明顯的改變了當地植物生長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