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杜亦有道:血淚史外一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07]     我要評論

阿 杜

 早一輩人內戰凌亂跨越大江大海散流入港九,幾路人馬覓地生存開枝散葉,第二、三代各有發展,當日散入港九的有正規軍、有零散游擊隊。一支正規部隊流入城市邊沿之青山道口石硤尾一帶,拾些紙皮木板搭屋而居,當年香港警察全採「隻眼開隻眼閉」方式任由生存,主因那一班是真正亡命之徒,且攜有槍械,要真的趕絕他們會和你搏命。阿杜認識過一個前蔡廷鍇部隊之排長,輾轉下了船去航海,他說那時三五散兵成一班,心知持槍去搶劫一定引起英軍鎮壓,為求生存便每天早上三五聯群,走到火車站碼頭強扯過小販旅客之行李代為扛抬,拿取幾個銅板零錢去買專販零星菜尾之殘羹冷飯充飢,那時有潮語系和客家語系之苦力大眾來打趕他們這些搶飯吃的北方兄弟,他們便亮出腰間槍械來大吼:「不要趕絕,趕絕就大家活不下去!」如是者青山道這一批浪徒後來木屋住定了,多數做苦力搬運「咕喱」為生,延至一九五三年火燒石硤尾後,政府建李鄭屋h七層大廈「公屋」,他們正式成為「港人」延續到今天。

 另一批游勇以上海幫、湖南幫為主,由油塘灣東路殺至鑽石山定居,這批人有點文化,其中有李翰祥、宋存壽、胡金銓等,曾在上海沾過電影邊沿,後來一一進入香港影業。鑽石山木屋群中亦有廣東兵,許冠文父母亦居其中,生子文、武、英、傑,後來個個從事演藝界,跨越大江大海開出文化花枝。

 最窮困的是被集體移居入「吊頸嶺」、「馬鞍山」從事開鐵礦的一批,有些三代人做礦工,近年漸零散湮滅移居調景嶺(即吊頸嶺)的一批,因近市區易於出人口稠密區討生活謀生,於是最早有國民黨系統之小學成立,兒女有教育,出過不少一代明星,名演員陳玉蓮、王小鳳、溫碧霞等都是調景嶺兒女。至於另有一支羅新漢帶隊,兩個軍團殺不入港九,全隊西移越廣西過雲南入了中泰緬三角三不管地帶,在此林間搭營,山澗間開墾,成了專種鴉片之金三角,直至今天「毒團」大致被掃平,港台不少熱心人每年「送炭到泰北」接濟他們之後代。綜合起來這是一頁中華兒女近代的外一章血淚史。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董小宛魂歸何處(上) (圖)
古今講台:堯舜時的農業
開卷有益:現代愛情故事的陰冷氣息 (圖)
豆棚閒話:不動,則肉身不痛
詩意偶拾
百家廊:平等的沉寂與不平等的張揚
翠袖乾坤:張曭菕u被虐照」看傳媒良心
天言知玄:向小狗學習?
琴台客聚:願以身殉溥儀的學人
杜亦有道:血淚史外一章
隨想國:夜市
路地觀察:重省《雨月物語》
香港公共圖書館 數碼化轉型任重道遠 (圖)
N城書記:上海/北京 海上風月 (圖)
要刊書事:Le Point - Publie le《觀點》11/08:(法國)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 3/09:(英國) (圖)
要刊書事:Newsweek《新聞週刊》5/09:(美國)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er 《紐約客》5/09:(美國)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