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到互聯網上漫遊,可以引來很有趣的經歷,只要你在常用搜尋器輸入一個關鍵詞語,你不可能預見這網站會帶你走到世界上哪一個角落去。
互聯網上電子數據傳輸的效率一日千里,以前只限於文字信息,後來連精細的圖像、長篇的錄音都容易上載下載。現在連長達一兩個小時的電影都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傳遍世界。最近追看一齣正在日本首播的電視劇,當地播出後翌日,中國內地的網站已有轉載。我不會日語,要多等候一至兩天,就有配了中文字幕的版本。這當然是侵犯版權的勾當,但是不看白不看,而且那些熱心的「網中人」似乎是拿這個配字幕的遊戲作為日中翻譯的習作,應該捧場。
在專門讓人上載下載影音短片的網站,經常能夠重新「發現」許多經典電影、舞台戲劇、流行曲、音樂演奏等等的紀錄。有些是零碎片段,有些是百分之百的足本。如果這些「紀錄片」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那就可以很心安理得地欣賞。如果只有二三十年,你想購買正版又不容易,唯有坦然參加侵權活動。看慣聽慣免費娛樂,想要購買正版時,難免有肉痛的感覺,這樣我們這些「網中人」就給潛移默化,對一些侵權行為逐漸覺得沒有甚麼大不了。香港唱片業之步向衰亡,歌者水平江河日下是一大原因,但網上侵權的影響亦不能忽視。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各種影音資訊廣泛流播,對於推動、承傳、發揚許多瀕臨死亡的舊文化,又可能有存亡續絕的功能。
先前偶到國內的「珠江帆影」網站(http://www.wukz.net/),那真是粵劇粵曲迷的琅嬛福地,由早期的白駒榮、薛覺先、馬師曾等大家,到千禧年後才露頭角的後起之秀,都有作品「上榜」。這個網站當然不可能連結絕大部分流通的曲目、劇目,但以現時的「館藏」已經多到聽不完、看不了。因為有些好曲聽過之後會上癮,要一聽再聽。網站的好處是按紅伶、唱家分類,收錄作品較多的名家都有一個專頁,可以一次過欣賞其主要作品。此外,部分名曲又附有曲詞,並在相關網頁臚列各個唱家演唱的版本,簡直是一次梨園菊部的「華山論劍」大會、一處跨世代紅伶唱家的觀摩場。以小明星的經典為例,有些曲目搜羅到小明星本人和嫡傳、別傳的二、三、四代傳人,再加派外的「私淑弟子」,不屬星腔一系其他唱家等等的不同版本,真有「山陰道上,目不暇給」之感。這樣比自行購買搜集來得更全面。娛樂藝術界之受互聯網科技衝擊,於此可見一斑。
近日從這網站初聆兩支曲,覺得很適合用來輔助中學中國語文科的教學。一首是《聞雞起舞》,蔡衍棻撰曲,已故失明唱家伍永佳演唱;另一是《歸去來辭》,蘇惠良撰曲,新馬腔女唱家伍麗嫦演唱。兩首曲的曲詞都好,可以配合《晉書祖逖傳》和陶潛《歸去來辭》的教學。給中學生學聽學唱,勝過現時最流行、「鹹味」過重的《牡丹亭》之《幽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