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物價持續攀升,有學者分析香港通脹「元兇」是匯率及樓價問題。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表示,香港受外來「熱錢」湧入,加上港元匯率偏弱,估計今年底通脹或升至近7%的水平,「香港的消費品靠入口為主,有些由內地運來,人民幣升值,港幣貶值,香港人購物當然就貴了」。同時,樓價高企令商店租金也上漲,商戶成本增加也推高物價,「房屋問題再過多幾年,起碼要1、2年,租金才會受到控制。」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估計,如果內地通脹率持續紓緩,香港的通脹壓力將有望減輕,「香港很多食品是由內地進口,如果內地的通脹有向下紓緩的跡象,香港的通脹也有望紓緩。另外,租金的升降都與經濟環境以及樓價有關,看過去1、2個月樓市的發展,有冷靜下來的跡象」。
團體促加綜援發租津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歐陽達初表示,租金及食品是基層巿民的必需開支,也是通脹「火車頭」,促請港府盡快調整綜援及租金津貼,紓緩基層市民生活壓力,「住屋及食品佔他們最大的支出,達5至6成,基層家庭根本很難應付生活」。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