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過8年來的探索與創新,開拓了文化發展建設的新局面。圖為內地一個文博會。
中共第十七屆六中全會15日在北京召開,文化體制改革將成為本次全會的核心問題。自2003年起正式破題的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過8年由點到面的探索與創新,開拓了文化發展建設的新局面,但是,由於文化體制改革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尚有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待解,這場影響整個文化領域的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北京專家對本報表示,以文化發展為主題召開的本次中央全會將為下一步的攻堅改革指明方向,一場廣度、深度前所未有的文化變革號角,即將吹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
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指出,經過近十年改革,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開放市場、轉變市場主體的措施,改變了文化領域國有機構獨撐天下的不合理局面,初步形成了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格局。但是國有資本沒有從文化產業競爭性領域退離,民營資本的准入門檻過高,民間興辦文化企業限制較多、開放領域較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合理格局遠沒形成。另外,包括文化要素市場、人力資源市場以及國家的宏觀調控機制等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這些現狀極大制約了文化產業現實潛力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體制改革雖然已經破題,但還有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同時也面臨艱巨的攻堅任務。
文化管理體制須繼續突破
他認為,未來5至10年將是中國現代化發展跨越「轉型」難關的關鍵時期,沒有新一輪重大的體制性突破將難以實現這一跨越,文化產業也是如此。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其中最根本之點在於,從政府主導的增長方式轉為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增長方式,真正確立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
因此,當前最緊迫也是最根本性的問題不是對產業政策作局部的調整,而是要盡快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性安排,改變政府的管理體制和模式,徹底革除阻礙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弊端,這其中包括消除文化市場條塊分割、區域壁壘和行政干預、徹底改變原有行政主導的文化管理體制、解決文化管理權限分散以及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多頭管理問題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