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轉企改制 打造現代文化企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專家認為,中國還缺乏市場化程度高的品牌化精品。圖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

 此外,專家普遍表示,文化體制改革既是政府管理的改革,更是文化企事業單位自身的改革。長期以來,內地文化單位大都採取事業體制,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經過幾年大刀闊斧地推進,在出版發行、文藝表演以及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等重點領域,除極少數單位繼續保留事業體制外,絕大多數都已作為經營性文化單位轉制為企業。但是,實現了從事業到企業的轉變僅僅是改革的開始,並不意味著現代企業制度的真正建立,如何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適應完全市場化環境下運行,成為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還有相當的努力空間。

須多搞具國際影響力精品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十一五」末,全國90%的出版、發行、電影電視劇製作等行業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任務,全國共核銷事業編制17.2萬多名,共註銷事業單位4,300多個;共有461個國有文藝院團已完成或正在進行轉企改制,共組建了46家演藝集團;全國35家國有電影製片單位、70家電視劇製作機構、204家省市電影公司、293家電影院完成轉企改制;十多萬家國有印刷複製單位、3,000多家國有新華書店全部轉企改制,除少數擬保留公益性出版單位外,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地方、高校出版社都已轉企改制,1,251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制和註冊為企業法人。

宜降低文化企業上市門檻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對本報指出,轉企改制後,要增加市場競爭力,首先要做好文化內容,打造響亮的文化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文化市場在內容上重數量而輕質量的局面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總體上缺乏市場化程度高的品牌化精品,尤其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內容文化產品。另一方面,大企業大都在做媒體和平台產業,中小企業是內容提供的主體,而它們一般缺乏較好的利潤收入和能力,也難以滿足打造產業鏈的要求和製作精品的實力。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在政策上、經濟上鼓勵扶持以製作內容為主的實力企業,多搞一些原創的、大製作的、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精品文化項目。

 其次,事業類機構陸續實施轉企改制,這為文化企業上市打開了政策通道,為文化產業發展拓寬了市場空間。已經改制的文化企業完成初步的市場化過渡後,可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其中政府應出台文化產業企業上市規則,簡化上市步驟,降低門檻,鼓勵文化企業遵照市場的發展規律運營。比如非時政類報刊和出版社,之前是事業單位,發行、經營了很多年,在其上市的時候就不應局限於3年盈利的時間限制,應考慮實際情況和現實條件予以適當放寬。同時,還要發展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企業的投融資,吸納社會資本,增加企業併購機會,這有助於促進文化產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

相關新聞
中國六中全會前瞻下篇 (2011-10-15) (圖)
文化體制轉型進入攻堅期 (2011-10-15) (圖)
轉企改制 打造現代文化企業 (2011-10-15) (圖)
文化產業將成支柱產業 (2011-10-15) (圖)
專家:文化自信須轉化為文化自強 (2011-10-15)
破題8載 改革向縱深推進 (2011-10-15) (圖)
石家莊:營造文化氣息 提升城市魅力 (2011-10-15) (圖)
兩大項目上馬 動漫產業騰飛 (2011-10-15) (圖)
黃花後人今安在?系列五之五 (2011-10-12) (圖)
予妻絕筆慟百年 後裔身世幾成謎 (2011-10-12) (圖)
子孫閉門謝客 徒留坊間猜測 (2011-10-12) (圖)
東瀛遺孫 日日盼返國祭祖 (2011-10-12) (圖)
「第一烈士」兒媳 堅持拜祭感動紅衛兵 (2011-10-12) (圖)
黃奇帆:重慶施政重四領域 (2011-10-12) (圖)
重慶「共富12條」 (2011-10-12)
拆除戶籍牆 千萬農民入籍城市 (2011-10-12) (圖)
渝新歐鐵路 出口快2倍 (2011-10-12) (圖)
黃花後人今安在?系列之三 (2011-10-10) (圖)
英魂長眠黃花崗 遺孀撐起一片天 (2011-10-10) (圖)
「對得起英雄夫」 54年不改嫁 (2011-10-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