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語意濃郁。正是由於其豐富多樣的變化,加之語句組合自如,便產生了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語言現象。
諧音字詞 語帶雙關
諧音雙關是指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在造句時表面上是一個意思,其實暗中卻隱藏著另一個意思的語言現象,人們看了,別有一番趣味。
有一年,乾隆皇帝過生日,劉墉也送來了禮,只見那禮物是堆得尖尖的一木桶生薑和一株小松樹,看上去兩樣禮物加起來也不過幾両銀子而已。這時劉墉遞上禮單,太監便當眾一唸:「薑山一桶,萬古長青。」此時乾隆一聽,竟連聲說:「好!好!這是朕壽辰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在這個故事中,劉墉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薑山一桶」與「江山一統」的諧音雙關,花費不多,卻大大討得了乾隆皇帝的歡心。
不同方言 理解有別
由於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受到地域、社會環境或方言背景等因素影響,詞語的差異同樣鬧出了不少笑話。
有一位台灣朋友第一次到大陸,到風味小餐館裡用餐,見菜單上有一道名叫「炒土豆絲」的菜,心想:大陸廚師的刀工真是不得了啊!居然能把土豆切成絲!便點了這道菜,要見識見識。不一會兒,炒土豆絲端上桌來,這位朋友只看了一眼就不高興了:「這怎麼是土豆絲呢?這不是騙人嘛!」原來,「土豆」在大陸指的是馬鈴薯,在台灣則指花生,按照台灣人對土豆(花生)的理解,要把土豆切成絲談何容易?
同音異義 易生誤解
同音詞是指語音相同但意義有別的詞語。如果只聽讀音或從字面上理解,便會鬧出笑話。
曾有一位外國客人對其中國朋友說:「你們中國人時間觀念挺強的呀!」朋友不解,問:「何以見得?」外賓說:「瞧,你們的街道旁很多地方都寫著『早點』,不是在提醒自己嗎?」朋友笑了:「這裡的『早點』一詞在中國語言中是『早飯』的意思,要表達『早一點兒做事情』這意思時,中國人通常讀做『早點兒』,這樣就能與『早點』區別開了。」
語言,特別是漢語的豐富多樣,生動活潑,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深邃幽微。
■資料提供:楷博語言培訓
http://www.putonghua.com
(本文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