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有不少志願機構為新來港學童提供支援服務。資料圖片
和諧共處 香港是一個富裕的城巿。然而,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將影響香港居民的整體生活素質。經濟持續增長,但收益只集中在一小撮高收入者的身上,未能全面改善低收入者及家庭的生活水平。兒童生長在貧窮家庭,心理和生理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自卑、欠缺社交生活等。家庭往往未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跨代貧窮隨而衍生。長期而言,這會影響社會穩定,引致社會分化及矛盾加劇。 ■莊達成 資深通識教育科教師
資料一:2004至2009年港童人口*及兒童貧窮率
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貧窮兒童人數 373,400 359,900 370,799 335,500 340,500 298,000
總兒童人口 1,305,600 1,274,200 1,207,315 1,180,500 1,165,700 1,130,100
兒童貧窮率 28.6% 28.3% 30.7% 28.4% 29.2% 26.4%
*註:18歲以下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資料二:2011年十大貧童關注事項及建議
兒童權利大使作為民間兒童權利專員,檢討過去一年香港兒童問題,分別探討各項兒童政策,並於2010年年底透過兒童權利關注會內1,500名會員的討論及投票,選出2011年十大貧窮兒童關注事項;貧窮兒童角度而言,總結過去一年香港在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不足之處,按得票多寡列出優先次序如下:
1. 房屋政策不善,社區設施不符貧窮學生的學習需要,貧童居住籠屋板房問題嚴重;
2. 教育承擔不足,遲遲未全面推行15年免費教育,學生資助不足;資助申請資格及範圍欠妥善;
3. 醫療服務欠妥善,門診預約困難、輪候時間極長;
4. 貧富懸殊全球第一,特區政府施政漠視基層,對貧窮兒童支援不足,跨代貧窮問題未解決;
5. 社會福利:綜援金額不足、兒童生活困苦;
6. 缺乏整體兒童政策及兒童中央資料庫、更未有制定貧窮線及滅貧指標;
7. 街童、疏忽照顧兒童問題及6歲以上課餘託管服務欠完善,沒有為貧窮家庭設立寄宿學校的問題;
8. 未有就《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進行本地立法;
9. 未設立兒童專員及成立兒童權利委員會;
10. 無證兒童讀書困難及兩地分離家庭不能來港定居問題。
資料來源: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兒童權利關注會,《2010年民間兒童權利專員監察報告》,2011年1月1日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一,描述及說明本港兒童貧窮情況的趨勢。
2. 根據資料二,以上十大貧童關注事項在何等程度上能反映香港的現實情況。
社會層面而言,大部分新來港人士都需要經過一段適應期。而且,他們大多數從事勞動工作,收入相對較低,對生活素質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主要開支多用在生活經常性開支上,如食物及日用品等。若社會物價高漲,他們微薄的收入往往不足以應付日常的開支。這時,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對他們而言,就非常重要了。
資料三:新來港人士數目
年份 新來港人士總數 每日平均到港人數
2007年 33,871 97.2
2006年 54,170 148
2005年 55,106 150
2004年 38,072 104
2003年 53,507 146
2002年 45,234 124
資料來源: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資料四:新來港人士教育程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數目 % 數目 % 數目 % 數目 % 數目 %
未接受過教 1,248 3.2 640 2.4 665 1.6 538 1.4 442 1.6
育或幼稚園
小學 5,271 13.6 3,223 12.0 4,382 10.8 3,749 10.2 2,520 10.9
中學 28,233 73.1 20,068 75 31,216 76.9 28,933 75.3 18,662 74.1
大專或以上3,888 10.1 2,821 10.5 4,305 10.6 4,559 12.1 3,174 12.8
資料來源: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資料五:民政事務總署公共服務(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支援服務)(節錄改寫)
政府一直致力落實整體施政方針,協助新來港人士早日融入本港社會。政府在為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提供公共服務時,一直以公平的原則為依歸,確保他們和其他香港市民一樣,享用大部分的公共服務,包括一系列的醫療、房屋、就業、福利及教育服務。
問卷調查 另外,民政事務總署亦透過一個持續性的問卷調查,了解新來港人士的概況及需要。調查結果會以季度報告形式分發給各有關政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
服務指南 為向新來港人士提供更全面、更新的資料,協助他們尋找各項服務及認識香港,民政事務總署自1996年起便印製一本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這本指南亦會每年更新一次。
活動及服務季刊 民政事務各區分處及各非政府機構一直在各區為新來港人士提供不同服務和活動。為方便有興趣人士參加及報名,各區今季的服務和活動詳情已上載於網頁上以供瀏覽。 資料來源:民政事務總署
想一想
3. 參考資料三、四,新來港人士將對本港的社會資源帶來甚麼正面和負面影響?試各舉一項,並加以說明。
4. 根據資料五,民政事務總署為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所提供的支援服務,在甚麼程度上能解決新來港人士的適應困難?試加以解釋。
5. 參考以上資料,假設你是社工,向民政事務總署建議兩項措施來改善新來港人士被歧視的問題。
香港的弱勢社群,除貧窮兒童及新來港人士外,還有少數族裔。教育是許多人改變自己前途的核心項目。香港的本土法例,如《性別歧視條例》、《種族歧視條例》和《殘疾歧視條例》等,都保障每個香港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無分性別、種族或有否殘疾。然而,在現實環境中,少數族裔學生真的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利?
資料六:少數族裔學童學習困難
少數族裔學童所面對的困難,尤其是中文學習方面的困難一直得不到教育當局的正視,劣質教育制度摧毀無數少數族裔青少年的夢想;零碎及不足的中文學習支援措施未能有效幫助少數族裔學童學好中文,以致嚴重影響他們的升學及就業機會,沒法融入香港社會,造成跨代貧窮。
資料來源:香港融樂會新聞稿,2011-07-11
資料七:《人人有書讀: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報告》
(節錄改寫)
少數族裔學生求學時遇到各種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仍是學習中文。工作小組期望教育局考慮以下建議:
. 應承諾在學前階段為少數族裔兒童提供語言及文化學習計劃,協助他們建立學習中文的良好語文基礎,和融入主流小學。
. 應在課程設計上向個別學校提供更多支援,協助學校修訂為少數族裔學生而設的中文教材。
. 為協助及早識別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數族裔兒童,建議應對現時所用的評估工具、介入和支援計劃作出修訂。
. 認真考慮制定中文能力課程及測試系統的建議,以提供另一語文資格供升學之用,亦可作為不同行業及工種所要求的語文能力基準。
. 有系統地蒐集較多關於少數族裔,特別是學齡兒童的資料,以協助制定適切的教育政策及為他們提供針對性支援。
. 建立進行全面的縱向研究,追蹤少數族裔學生的學業和社交發展,以識別出政策和服務的不足之處。
. 應為少數族裔學生設立有關教育需要和職業輔導的特別一站式服務。
. 應推出持續公眾教育活動,聚焦於尊重多元化和種族共融,有助建立共融的學校環境。
. 小心審視現有的政策和措施,以確保符合反歧視法例的精神和法律責任,並有效地實現其政策目標,向所有學齡兒童提供優質教育。
資料來源:平等機會委員會
想一想
6. 參考資料六,少數族裔學童在學習方面會遇到哪些困難?試舉出3項,並加以解釋。
7. 假設你是中學校長,有甚麼措施有助解決題6所提及的困難?試加以討論。
8. 根據資料七,你認為教育局應首要實行平等機會委員會工作小組的哪3項建議?試加以解釋。
結語
多元化的香港社會,每個人都應享有公平的機會。要衡量香港整個社會的生活素質,其中一些重要指標便是香港的醫療保健、教育資源及平等機會等,能否惠及社會的弱勢社群。社會多樣化,自然能令香港這個國際都巿更有活力,有助提高港人的適應能力,來應付不同的權責、機遇和挑戰。
延伸閱讀
1.《平機會9招倡教局助少數族裔生》,《香港文匯報》,2011-07-12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7/12/ED1107120010.htm
2.《新來港人士服務基金就職》,《香港文匯報》,2011-09-14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9/14/HK1109140043.htm
3.《新來港人士與少數族裔》,《2011至2012年度施政報告》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11-12/chi/p100.html
作者簡介: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新高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