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懷念作家手稿的墨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盧一心

 當今社會已進入電腦時代,作家們大都用電腦寫作,甚至玩起微博,因此,作家手稿越來越少了,是事實。據筆者所知,在作家隊伍中像賈平凹這種不用電腦寫作的大腕作家已經很少,因此,作家手稿愈來愈稀罕。或許,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就是說,一場關於作家手稿的革命已經到來。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字史,字跡的留存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留下的痕跡很明顯,從中可見其進化的過程。從舊石器時代,用硬器刻在石頭、龜甲上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到新文化運動中用毛筆、鋼筆在竹簡、紙張上寫下的篆文、隸書、繁體字、簡體字等,都可以看出字跡留存寶貴的一面。可是,如今字跡的留存愈來愈少了,連作家手稿也越來越少,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一時之間,實在也很難說得清楚。從字跡留存來看,作家手稿無疑是十分寶貴的,也許再過百年、千年以後,新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會被再次發現,那個時候,其價值可能更加無法估量。但是,如果那個時候,挖掘出來後只是一部電腦或一堆U盤的話,且不說這電腦和U盤還能不能用,即便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還原技術達到無所不能的可能,也找不到墨香了,那這是不是一種千古遺憾呢?

 回過頭來講,現在已經是高科技時代了,假如作家捨電腦而依然用毛筆或鋼筆寫作,是不是也是一種遺憾或保守乃至退化呢?如果只是為了保留墨香,使用毛筆鋼筆,甚至退回更久遠的甲骨文時代,豈不更有神韻?可見,作家手稿確實是一件讓人無法釋懷的事情。儘管如此,我始終認為,作家手稿是一筆文化遺產。據了解,現在收藏界已經對作家手稿越來越青睞了,或許,若干年後,作家手稿也會像字畫那樣被炒作起來。當然,炒作未必是一件好事,但也很難說。據說,目前國內已有上千人從事作家手稿收藏。如陶鑄的信箋、魏巍、李爾重的手稿,「愈是名家,手稿愈值錢。」某收藏家如是說,並認為,卓有成就的作家手稿是一種稀缺資源,因為作家手稿大多是孤本,全世界僅此一件,收藏價值非常高。但收藏家們同時也認為,作家手稿升值有兩個前提:「名作家」和「手稿」,缺一不可。由此可見,收藏作家手稿的時代也已經來臨了,這是件好事。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當今社會因流行無紙化辦公,以後就別指望見到書法韻味的了,即便鋼筆字,也沒有幾人能大方、瀟灑流暢了。現在,連年輕博士們,寫字也已經讓人不敢恭維。所以,作家手稿變成珍貴收藏品不奇怪。據說,茅盾、巴金、老舍、豐子愷、鄭振鐸、葉聖陶的字,無論毛筆鋼筆,都要一紙千金萬金,北京潘家園的小販都非常懂行。而無紙化寫作,更使許多作家沒有手稿。鋼筆取代毛筆,無紙化取代手寫,革新帶來的方便,又讓人們難以忘懷一些事物。然而,「風水輪流轉」,作家手稿掀起收藏熱不能不說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高洪波認為,看到胡適的手稿「前度月來時,仔細思量過,今夜月重來,獨自臨江坐……」,還有冰心的手跡「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都有非常親切的感受。現在,作家的手稿愈來愈少,也愈來愈珍貴了。互聯網時代,手稿被歧視,編輯如果收到的是電子版,會很高興,省勁,如果收到的是手稿,不免要嫌煩,還要重新敲字……看來,作家手稿逐漸成為稀有產品也是有原因的,同時處於矛盾體之中,一方面希望看到作家手稿,另一方面又嫌煩,說不清的情感糾結注定了未來作家手稿的必然命運和悲喜劇。

 無論如何,收藏界看重作家手稿肯定是有道理的。收藏界有一句金科玉律,就是物以稀為貴。作家手稿愈來愈稀少就是被看重的主要原因。不過,以筆者之見,收藏界的說法和看法更多的只是看重其表面的價值,而不是內在的精神食糧。我認為,作家手稿的重要性和寶貴之處應該在於其親和力和歷史見證。當你翻閱一部作家手稿時,其實是在還原作家的生活和經歷包括情感歷程。換句話說,作家手稿其實只是一堆符號而已,但通過它可以看見作家乃至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和歷史變遷,作家的一筆一劃彷彿就像雕刻師一樣,雕刻著那個時代的內心生活和精神面貌,這樣的字跡就應該被保留並視為文化遺產。有人說,一部作家手稿,就是一部作品的創世紀。其實,何止如此呢?簡直可說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再舉個例子,在第二十屆香港書展中,張愛玲和梁羽生兩位文學大家的手稿真跡引起華人世界極大的關注,其實這是意料中之事。張愛玲的《小團圓》、《對照記》、《傾城之戀》和《笑聲淚影》受到瘋狂追捧,證明了作家手稿的魅力所在。見過張愛玲字跡的人都知道,她的字跡十分娟秀,即使修改後塗上墨團,整個稿紙也看起來乾乾淨淨,十分悅目,通過它可以切身感受到一個作家內在的情感世界和潔身自好的個性和喜好,其實也可以把它視為作家全部生活的投影,因為作家的精、氣、神和品性都在裡面。武俠大師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龍虎鬥京華》、《女帝奇英傳》等堪稱絕唱,字跡遒勁有力,極富激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書寫時激情滿懷的狀態,這樣的手稿沒有不被喜歡的道理。進而思之,當今時代,如果有人能夠找到孔子字跡,或李白、杜甫字跡,那麼,其價值必定是無法估量的。可是,作家手稿越來越稀缺,總是那樣讓人無法釋懷。

 我又想到了那個敦煌守窟的王道士,當他打開「藏經洞」的一剎那,我彷彿看見一道白光衝天而上,而這位王道士卻是盲目的,也許他在敦煌守得太久了,對於精、氣、神的存在早已經麻木,所以才會把那些稀世珍寶當成普通玩物隨意贈送他人,從而引狼入室,但無論如何,他也算是刺痛了中國人對古文化保存的神經,如果沒有他,中國人可能沒有那麼快猛醒過來。另外,如果不是因為他,敦煌「藏經洞」可能至今還在睡覺,而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不妨換個更寬廣的胸懷來想,那些被狼群搬走的寶貝,其實並沒有消失,只是換個地方換個人換另一種方式保存而已,但無論如何,物歸原主應是人世必須遵守的信條。

 回過頭來又想,既然作家手稿已成一筆文化遺產,那麼,該如何進行保護呢?國家是否也要有一部相應措施,保護這些有價值的文字,以留給子孫後代呢?當然,民間收藏也是一部分。此時,歷史的天空中彷彿迴響著一種悠遠的聲音,有如宏鍾大呂,又像那朵朵浮雲,同時像那變幻著的日月星辰,而現代人的仰望,不應該只是一種姿勢,更應是對作家手稿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作一次深刻的思考。

相關新聞
百家廊:懷念作家手稿的墨香 (2011-10-31) (圖)
翠袖乾坤:舊書重生 (2011-10-31)
跳出框框:酒 館 (2011-10-31)
琴台客聚:脆弱的都市文明 (2011-10-31)
杜亦有道:挽鞋提手袋 (2011-10-31)
思旋天地:「救世主」 (2011-10-31)
網人網事:逃課網 (2011-10-31) (圖)
百家廊:檢索海星 (2011-10-28) (圖)
翠袖乾坤:以暴易暴 (2011-10-28)
古今談:超萬米鑽探 看穿藏滇寶藏 (2011-10-28)
琴台客聚:龐貝城與文明的衰微 (2011-10-28)
生活語絲:菲島校友情 (2011-10-28)
一網打盡:發財快 立品慢 (2011-10-28)
記憶後書:火窟幽蘭 (2011-10-28)
百家廊:群魔亂舞萬聖節 (2011-10-27) (圖)
翠袖乾坤:「她」是李玉剛! (2011-10-27)
海闊天空:最古老的大學 (2011-10-27)
琴台客聚:詐騙李應入夥 (2011-10-27)
杜亦有道:憶之心痛 (2011-10-27)
隨想國:蠢 (2011-10-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