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諸建芳認為,中國應借出口轉型,逐步平衡國際收支。
從今年開始,中國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將為負值,中國出口負貢獻時代已經來臨。經濟學家認為,這將有利於中國中長期經濟發展,建議實施出口行業差別化扶持政策,外貿政策應該轉向對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台鼓勵性的政策,加大引導和扶持,而對一些低檔次的產品,不需要增加更大的壓力,憑借現有的成本、匯率壓力,足以實現逐步轉型升級。
與2008年相比,出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大不相同。最近兩年,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大幅下降,從過去的三四個百分點降至去年的0.8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更首次降為負數,為-0.1個百分點。而中國外貿順差佔GDP的比例也只有3%-4%,比高位時期的7%-8%明顯回落。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對此表示,出口負貢獻時代已經來臨,並且從數據上看,出口已經面臨天花板狀態。目前中國出口佔全球GDP比重達2.78%,佔全球出口比重達10.8%。
諸建芳認為,從政策調整來看,出口負貢獻的趨勢不應阻擋,應借出口轉型,逐步平衡國際收支,減輕國際壓力,同時控制國內的資源損耗、環境污染,促成合理的經濟結構轉型。
借轉型平衡國際收支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也向本報表示,此次外貿政策微調應轉向對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台鼓勵性的政策,加大引導和扶持,而對一些低檔次的產品,不需要增加更大的壓力,憑借現有的成本、匯率壓力,足以實現逐步轉型升級。
保中國人口紅利優勢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外貿增長的回落需要內需的釋放來支撐經濟,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保持外貿的一定增長,「寧肯通過結構調整喪失一部分訂單,也不要因為其他政策調整造成出口受挫。」
因此專家提出,中國在大力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提高產品價格以及生產價值鏈上端加大力度,同時也不要輕易的放棄人口紅利和加工貿易在世界上的優勢地位。此刻應盡快採取有效措施,救助和扶持那些沿海外向型出口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對因匯率原材料價格上升、貿易保護主義遭到重大打擊競爭力削弱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