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以進口原材料為主,如鐵礦石及原油,核心技術較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中國以「四萬億投資」帶領世界經濟復甦;而如今歐美債務危機之下,挽救全球的或可落在中國進口這把利器上。英國央行行長金恩最近就呼籲中國增加進口,協助全球渡過金融危機。經濟學家認為,此時擴大進口,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經濟轉型和世界復甦,來自發達國家的阻力也將減小,中國應抓住契機,實施大規模的進口戰略。
輸入商品結構不合理
近年中國一直希望擴大進口來平衡貿易,2007年曾通過「壓出口」的方式來減少貿易順差,降低了很多行業的出口退稅率,但這一政策令眾多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不堪重負。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出現的企業倒閉和關停造成的失業讓「壓出口」政策更加謹慎。
長期以來,中國在外貿戰略上偏重出口,忽視進口,使得進口貿易面臨一系列問題:首先是進口商品結構不合理。初級產品進口較少,中國進口的重要資源主要用於生產,戰略儲備性商品進口少。中國對軟性技術的進口也少,由於國外主要技術輸出國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做法,核心技術進口更少,中國進口的關鍵設備大多為歐美等發達國家淘汰的產品,不利於及時掌握國際領先技術。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全國共登記技術引進合同11,253份,合同金額僅256.4億美元。
加大對歐洲進口力度
有關專家認為,現在應趁歐美國家經濟不景氣加大進口。中國擴大進口是與歐、美、日雙贏之舉。隨著中國市場逐漸開放,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高科技進口需求進一步增加,為促進雙邊貿易平衡提供了很好的客觀條件。而現在中國擴大進口也有利於歐美日經濟復甦,促進對華出口國放鬆出口限制。
專家還認為,中國不必一味追求貿易順差,出現一些貿易逆差「沒關係」。但是,在貿易政策上,必須把進口政策放在首位,把進口政策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特別是要加大對歐洲國家進口的力度。目前中國進口關稅偏高,未來應由「鼓勵出口」向「加大進口」轉變,必須適度降低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