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貧窮的賣藝者在意大利街頭隨處可見。路透社
歐債危機烈火愈燒愈烈,「歐豬」各國接連變天,並蔓延至法、德和荷蘭等歐元核心區。這場危機的禍因眾說紛紜,有意見歸咎於歐洲推崇的高福利制度,但加拿大亦是以福利聞名,財政卻能屹立不倒。輿論忽略了歐洲高福利背後是場大騙局,借均富之名,養肥少數既得利益者,普羅大眾並未真正受惠,這可能才是歐債危機的致命傷。
發展社會福利原意讓民眾過體面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西方政客為拉選票而迎合百姓,就扭曲了高福利的本意,尤其當前經濟持續低迷,福利開支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失衡,政府還繼續舉債維持福利,以收買民心,犧牲國家利益。
福利制度未必惹禍
然而,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學者克魯明認為,歐債危機並不反映高福利制度之弊端。他舉例指,北歐國家瑞典亦推行高福利政策,但其目前的GDP比歐債危機前更大。另一方面,現時陷困的歐元區國家在危機爆發前,社福開支都低過德國和瑞典。
克魯明又以加拿大為例,指該國無論醫療還是對窮人的救濟開支,都比美國更闊綽,而在全球經濟不景之際,加拿大的經濟表現更勝美國。克魯明因此認為,歐債危機無法印證福利制度之不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歐洲民眾享受慣各種福利,如今政府厲行緊縮政策,要國民勒緊褲頭過日子,激起民眾走上街頭。面對示威狂潮,輿論一面倒地強調「高福利寵壞歐洲」,把矛頭指向歐洲人的懶惰,但高福利背後隱藏更深層次的問題。
壟斷企業掏空國庫
新華社前駐羅馬記者袁錦林表示,歐洲少數人享受大部分財富,而普羅大眾則享受較少的福利,而歐洲國家的政府借高福利之名,掏空國家財富,養肥了操控國家機器的利益集團。
袁錦林指出,壟斷企業與小企業員工的收入差距很大,高福利政策讓人以為利益均沾,實現均富社會,但實際獲利最大的還是官員、財團和大企業。換言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高福利分配並不公平。難怪意大利新總理蒙蒂一上台,在宣布新緊縮措施的同時,強調「社會公平」是政府未來施政的三大重要措施之一。 ■《紐約時報》/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