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研究處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
金融危機進入第五個年頭,全球經濟金融局勢再度惡化。在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債務危機的夾擊下,國際金融市場持續震盪,世界經濟復甦無以為繼,再度探底。金融危機在海嘯三年後繼續惡化,演繹發展至主權債務危機。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的內在邏輯及發展前景是什麼?歐美債務危機下世界經濟將如何發展?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會產生何種衝擊?筆者將分別剖析。首先分析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的異同及發展趨勢。
美債危機反映金融危機發展進程
美國主權債務危機的形成較為直觀,它伴隨發端華爾街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的發展而產生,是金融危機深化發展的階段性產物。反而言之,通過剖析美國債務危機的深層原因,也可以追溯金融危機發展演化的軌跡和內在邏輯,加深對金融危機的理解,也有利於加強對危機深化發展的風險防範。
造成2008年金融市場崩盤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私營部門的債務,包括個人、家庭以及公司債務不可持續的累積。截止美國經濟高峰的2007年末季,包括家庭、非金融機構等私營部門,以及政府在內的美國總體債務,相當於美國GDP的218%,其中私營部門債務總額約為GDP的168%,政府債務則為GDP的50%。顯而易見,危機前美國累積債務的主體是私營部門,而非政府或公營部門。
為了對抗泡沫和通脹,美國在04年至06年連續加息17次,導致私營債務部門難以承擔龐大的利息負擔。而次級按揭成為私營債務鏈最薄弱的一環,引發次按危機,直接刺破美國房地產泡沫。在房價下跌帶動下,股價及其它資產價格也齊齊急跌,由此形成的資產萎縮,徹底摧毀了美國金融業的資產負債體系,使美國私營部門喪失了巨額債務的支付能力,美國私營金融體系近乎破產。
在私營金融支付體系幾乎崩潰,經濟金融正常運作難以維持下,政府作為最後的拯救者也就不得不介入。比起私人金融機構而言,政府具有更強更集中的融資能力。政府作為私營金融機構拯救者的行為,改變了引發危機的債務屬性,原本龐大的私人債務持續不斷轉化為公共債務。在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後,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刺激經濟復甦,美國加大了舉債力度,債務上限不斷被突破,總體債務持續上升。截止2009年第3季度,美國債務總額佔GDP比重高達247%,比危機前高29個百分點。
至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債務與GDP的佔比雖回落至243%,但仍比危機前高25個百分點。然而美國債務的內部結構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私營部門的債務佔比在2009年第2季度曾升至180%峰值,之後回落至163%,而私營部門債務的任何降幅都幾乎由政府或公營債務所抵銷,公營債務的增加導致政府赤字已超過GDP的10%以上。
美實質上是在「國有化」債務問題
換言之,美國實質上是在「國有化」其債務問題,用公共債務取代原有的私營債務,其轉換機制和渠道就存在於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後果之中:經濟衰退使福利開支增加而稅收減少;救銀行救企業穩市場,實際上是將納稅人的錢轉至私人部門;另外為減緩危機壓力,政府給予樓按貸款者各種直接或間接救助等等。導致債務正從消費者、家庭和其它私營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中轉移至政府相對應的帳目中。
長期累積的財赤,加上海嘯後不斷轉化的公債,使美國主權債務不堪重負,已經到了無法持續的程度,違約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今年7月,民主、共和兩黨就提高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爭執不休,美國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出現債務違約的可能。經過難苦的討價還價,美國趕在8月2日最後期限前通過了《Budget Control Act》,就提高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達成協議,避免了債務違約的發生。
鑒於美國嚴峻的債務狀況,以及缺乏解決債務問題的能力和手段,標普(S&P)在8月5日將美國主權評級由「AAA」降至「AA+」,這是自1917年獲3A評價以來,美國主權評級第一次被降級。這一事件立即引發全球股災,市場震盪的烈度接近08年的金融海嘯。正是這兩個「第一次」,聯同反覆發酵的歐債危機把世界推入了主權債務危機階段。(摘自中銀財經述評《歐美債務危機的異同和發展趨勢》(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