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金融產品部執行董事 雷裕武
最近本港一項調查發現,女性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日漸提高,3成已婚女性收入高於配偶,亦有2成人預計婚後收入將高於配偶,同時,22%年齡介乎35至44歲的受訪女士擁有100萬港元或以上的流動資產;42%受訪女士實際上更需要負責管理家中的總體財富儲蓄;反映以往一直由男性主導的家庭財富管理中,已起了明顯的變化,女性擔當的角色日漸提高。調查也發現她們並不擅長理財,投資一般是輸多贏少。
逃避心態不願踏出第一步
事實上,不少時下女性並不特別積極理財,普遍由於他們不懂如何或不願踏出第一步,結果大多抱著拖延甚至逃避的心態來面對,一旦沒有動力開始,便注定原地踏步。根據筆者的觀察,主要常見原因有三:
「我有的錢不算多,每月的收入僅夠開支,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計劃」—這論點看似很有道理,特別是每月薪金往往僅夠應付日常開支,結果就是無財可理,問題主要源於我們的收入和支出模式出現錯配,以致入不敷支。試想想,假如我們每月僅有1萬收入,若無任何理財習慣,一旦個人或家庭出現任何問題,便會徬徨無助,更甚者,或會嚴重地影響生活狀況;相對一個月入10萬的人,理財或計劃開支的迫切性或許相對較低,即使有時抵不住消費誘惑,也不致影響他原有的生活狀況。
「我沒有時間」—忙碌是香港人普遍擁有的特殊基因,不論上班一族或家庭主婦也沒有例外,她們每日被排山倒海的雜務纏身,部分甚至連上銀行的時間也沒有;然而有趣的是,一般女性如何忙碌也能騰出時間做facial或shopping購物,歸根究底,一切也是優先次序的問題。
「我沒有能力」—不少女性認定自己是天生「數字盲」,對投資理財未能完全掌握,往往避而不談,部分則對理財有錯覺,誤以為理財就是直接購買投資工具,因為缺乏知識,加上擔心虧本,結果只把所有資金全放在低息的定存上,漠視低息。(此調查發現多數女士傾向較保守的投資,6成受訪者只做銀行存款)
有人或會問,部分女性既然已擁有相當資產,為何還需要理財呢?原來理財的作用就是要繼續保持這個優勢.你或許聽過不少中了橫財的人,由於不懂理財,結果在短時間內花光所有彩金,回復原來的模樣。當然,除了保本以外,更重要是透過錢生錢的方式去把自己的財富滾大。
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有清晰的理財目標,並持之以恆地遵守,就能事半功倍。到底甚麼是一些常見的理財目標呢?
1. 跑贏通脹:我們活在一個通脹的世代,物價一天貴過一天,近日通脹持續高企,小市民的壓力尤其嚴重,加上銀行定存息率又遠追不上通脹水平,換言之,把錢放在銀行便要面對貶值的風險,因此,我們應盡早採取適當的投資理財策略以抗衡通脹壓力。
2. 實現夢想:人生有很多夢想,而大部分都要金錢來完成的,例如我們若進修、結婚或外遊,便要積蓄一筆大額金錢,為孩子升學作準備則要建立教育基金,甚至為未來退休生活打算。這些涉及的金額普遍不低,需要有計劃地好好部署,培養理財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
3. 應付突變:部分中產因為能賺到多一點錢,對生活要求也相應提高,也經常出現即興或衝動消費,加上對金錢運用一般並沒有什麼認真計劃,一旦遇上患病或失業,便會令人手足無措。(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