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第三期的「任劍輝研究計劃」特刊,並夾著「紀念任劍輝(一九一三年至一九八九年)百年誕辰粵劇藝術國際研討會」第一號通知書。「任劍輝研究計劃」的牽頭人是黃兆漢教授和他的太太曾影靖。在成立「任劍輝研究計劃」之初,承蒙他們伉儷不棄,邀請我參加是項計劃;但因我手上計劃眾多,只能稍盡綿力,談不上有任何貢獻。
「任劍輝研究計劃」除了一群德高望重的顧問外,還吸引了一群熱愛戲劇的青年才俊參與其事。全部工作人員都是義務性質,但大家群策群力,衷誠合作,在成立兩年後、任劍輝女士逝世二十周年前夕(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了《長天落彩霞—任劍輝的劇藝世界》一書,以作紀念。坊間研究或講述任劍輝的書刊甚多,所以我一向認為有關研究任姐粵劇藝術並不急切;不過近年倡導粵劇注重流派,就不得不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試問自上世紀六十年以來,除任、白外,有哪兩位大老倌的表演藝術和劇目能夠完整地在舞台上延續五十年不衰?!龍劍笙和梅雪詩為紀念雛鳳成立五十年演出四段折子戲,其中三段就是取自師傅首本名劇,一方面表示他們尊師重道,同時也象徵他們是任、白流派的傳承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戲的生角多模仿龍劍笙,卻自以為師承任劍輝,這就像當時仿效李寶瑩的唱腔,便自動歸入「芳腔」門下。因此,從仿效者的數量來說,龍劍笙、李寶瑩的影響尤勝任劍輝和芳艷芬。
基於有需要系統地整理任姐為開創者的表演流派,我認同「任劍輝研究計劃」的目標:「讓人能更全面地欣賞、分析、研究這位一代藝人之唱、做、唸、打技巧,以及進一步學習如何欣賞粵劇這門優美的傳統藝術」。遺憾的是任姐沒有留下舞台實錄影片,後世只可憑觀眾的記憶、劇照和影音產品追尋她粵劇藝術的痕跡,這是研究任姐粵劇藝術的一大障礙。但大量任姐演出的戲曲電影仍然有參考價值,關鍵在於有誰可以藉著這些材料,解說任姐的精湛舞台表演藝術,最理想的人選當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她的兩位拍檔——芳艷芬和白雪仙。如果讀者覺得我是癡人說夢話,不妨一看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的《任劍輝讀本》,在第一百四十二頁就刊載了一篇《白雪仙談任劍輝》。 ■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