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北京學者表示,當前中國社會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僅為25%左右,與現代社會差距甚遠,更遠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規模、在全社會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不僅有助於經濟的均衡增長,也對轉型期中國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原所長陸學藝對本報指出,相當規模的中等收入者群體是現代社會的基礎特徵,它是經濟主體和穩定的消費群體,也是先進文化的消費者和創造者。因此,中等收入者在一個國家所佔比重越大,這個國家和社會就越穩定越和諧。在西方發達國家,其比重約為40%-50%,部分國家甚至達到60%-70%。而據其主導的課題組測算,在中國,中等收入者比重僅為25%左右,在京滬等發達城市約為40%,落後於西方國家水平。
建「橄欖形」收入分配結構
他續指,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第一次將「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寫入大會報告之中,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對此進行強調,表明中央高層決心構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收入分配結構,這對中國今後繼續並進一步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提升,具有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也表示,中國過去一直關注財富增長而忽略財富分配,造成目前「國富民窮」局面。收入分配問題造成中國長期以來內需不振,民眾有消費意願而無消費能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表明中國正力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變財富分配失衡,收入差距過大的局面,這將成為中國未來30年從國富到民富轉型的關鍵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