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在辭舊歲迎新年之際,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11年12月26日,分別接見了最後一次來京述職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對未來發展作出明確的要求和指示,聽取他對香港當前形勢及特區政府過去一年來的工作匯報。中央充分肯定香港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和成績,並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最值得港人關注的是溫總理有關抓緊落實36條的明確意見,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正在會同特區政府抓緊落實36條支持香港發展、深化兩地合作的政策措施,增強香港應對挑戰和風險的能力,為香港的發展拓展更大空間。
36條穩定香港經濟
據有關統計,自2003年CEPA簽署以來,香港享受的關稅優惠已達26億元人民幣。現在,按照「十二五」規劃及36條明確的路徑,香港金融及服務業通往內地的大門,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打開。眾所周知,中央挺港36條措施,是2011年8月中旬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時隆重宣布的,當時隨即引起香港社會的廣泛迴響。事實上,中央挺港36條措施涵蓋金融經貿、工商投資、教育科技、環保衛生,涉及方方面面。36條把香港同內地的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優勢互補,共創雙贏。應該說36條使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更具體化和全面化,也標誌著「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以及開放「自由行」之後,中央挺港措施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每年處理著相當於其GDP3.6倍的進出口貨值,貿易的增長或收縮對香港GDP有很大影響。現時,香港的轉口貿易佔整體出口貿易的比重高達97%。業界人士指出,2012年出口形勢會十分嚴峻。在歐美債務危機打擊下,香港企業紛紛調整經營策略,開闢新興市場,並轉向調整產業結構,追求產品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須知,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綜合實力必須建立在先進製造業的基礎上。不過,影響歐美經濟最大的因素是負債,反觀一向奉行謹慎理財的香港,不但沒有負債問題,700餘萬人口有2萬多億港元的外匯和庫房儲備,就足以為港人在世界債務危機之下,提供一道厚厚的保護罩。至於多年來的CEPA、個人遊,到現時的「36條」等挺港措施,更顯示出國家對香港的大力支持。香港有國家作大靠山,應對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近期應「穩中求進」
去年底,國家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中求進」作為2012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顯然是針對全球經濟和內地經濟面臨著眾多的不穩定因素,面臨著下行風險,因而特別強調必須保持經濟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可見,穩定經濟增長是2012年國家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是關乎「十二五」規劃實施的承上啟下,關乎擴大內需保障民生的關鍵之年。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把國家經濟穩定在8%左右的增速範圍。本次會議還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投入,促進結構調整。「穩」字道出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的新一年經濟工作戰略的核心。
事實上,在「十二五」規劃推動下,國家經濟有望邁入基於轉型和內需的新經濟周期已漸成共識。進入產業結構轉型期後,摒棄粗放式的增長,更加注重增長的品質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等的均衡發展。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潛在的世界第一大市場。據海關總署公布,去年前7個月國家出口達10493.8億美元,同比增長23.4%,遠超年初預期。歐美主要貿易地區的地位仍然穩定,出口成績似乎未受太大的衝擊。這些數字當然也包括了香港在內地企業產品的出口量。
未來十年是關鍵
儘管面對資產泡沫威脅,通脹升溫,以及外圍的經濟不穩,但香港經濟大體上穩步發展,社會整體上保持穩定,法治自由繼續得到保障,民生繼續改善,去年前三季度的經濟就增長了5.6%,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今後一段時期,香港應增強抵禦經濟衰退能力,及時推出紓困措施,承接國家「十二五」規劃策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未來的十年是香港政治、經濟發展關鍵的十年。特別是在經濟上,多年的經濟轉型能否最終成功,也已到了決斷的時刻。香港發展中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問題,以至深層次矛盾,都獲得公眾的廣泛關注,同時激發出種種解決辦法,無疑有助社會深入思考、繼而凝聚共識,共同探索香港的未來發展。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面對外圍嚴峻的經濟形勢,港人須善用優勢未雨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