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她的身上融合了滿、漢兩種民族特質,她有燕趙兒女的爽直性格,她堅持本分做事,她是「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她用極其現代化的語言將各種歷史事件剖析得淋漓盡致。在接受訪問時,蒙曼表示,中國傳統文化根基深厚且自成體系,在借鑒唐朝寬容度和開放度的同時,對其繼承和發揚需從梳理仁、義、禮、智、信出發,以講故事的方式讓世人接受。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凱雷、江鑫嫻、王曉雪 北京報道
以感性、直觀的平民視角貫穿始末的蒙曼,通過《百家講壇》為無數觀眾講述大唐盛世。在她看來,唐朝最大的魅力在於社會的寬容度和開放度,而這種文化包容力在今天亦同樣適用。
借鑒唐代的包容力
當年的長安城不僅儒釋道三家並存,連祆教、景教、摩尼教這種小宗教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傳教場所和信眾,這是一種真正的雍容氣度。它也是唐朝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的根源。蒙曼認為,武則天時期對文化的培育與倡導最終導致了唐玄宗時期的錦天繡地、滿目俊才,這是女皇對歷史的貢獻。
如今的中國與唐朝相比,顯得過於急功近利和導向性過強。武則天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除個人魅力外,亦借助了家國同構的原則以及靈活的傳統文化背景,之於今日中國,要借鑒的並非僅僅是其個人性格和能量,更重要的是唐朝那能夠惠及每一個人的文化與社會涵養。
梳理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近年來的「國學熱」也從未停下腳步,蒙曼卻認為,近代中國從未在一個冷靜和理智的水平線上對待傳統文化,缺乏對傳統文化真正細緻冷靜的梳理。在梳理之外,會講故事也是重要的素質之一,中國的文化傳播需要以生動、鮮活的故事去打動受眾並為其所接受。「中國需梳理出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傳統文化,並從中國傳統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入手,提煉出普世價值。盛世的判斷標準一方面是人的物質滿足程度,另一方面則是文化開放程度和精神自由度,而文化應該是盛世的終極表象。」
面對西方文明的強勢入侵和滲透,中國越來越多民眾,尤其是青少年深受其影響,相對傳統的清明、端午等節日,中國人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慶祝西方的感恩節和聖誕節。對此,蒙曼從歷史觀察,指出中華文化是自成體系而根基深厚的文化,中國當有自信並善於吸納與中國文化合拍的部分。
歷史應服務現實和未來
最近南京市江寧府博物館為秦檜樹立坐像,岳飛後裔前往抗議。蒙曼在騰訊微博上直言:「秦檜、岳飛顛倒,類似種種做法不僅無歷史、無文化,亦無良心。塑造真正的中華文化價值,美醜善惡黑白不容混淆!」一時間贏得海內外中國人的共鳴。在各界的呼籲下,秦檜坐像最終被永久封存。
在蒙曼看來,歷史一定是要為現實和未來注入正能量,所有的人文學科都應該有它真正的社會價值和人文關懷,而不應將它貶低為部分人的智力遊戲與行為藝術。唐朝之所以強盛在於有吸納所有外來文明的包容力,以及鮮明的走出去意識。鑒真和尚以失明之身,歷十二年執著東渡傳法,這便是鮮明的盛世情懷,中國文化對外開放需學習與傳播並重,這才是真正的雙向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