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焦點.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穿梭陰陽.跨越時空《鬼戲》以室樂貫通中西古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譚盾

 譚盾的《鬼戲》自1995年首演後,在世界多個地方演出,已然成為當代室樂的經典作品。在即將舉行的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將帶來這首運用到水聲、紙聲、人聲,再加上琵琶和弦樂四重奏,貫穿中西古今的破格之作。

 《鬼戲》是美國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委約,為著著名的克諾斯四重奏(Kronos Quartet)及琵琶演奏家吳蠻所寫。在這個組合的手下,《鬼戲》曾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演奏,其新穎的聲音為多個地方的觀眾帶來震撼,這亦是譚盾成為當代最矚目作曲家之一的重要之作。

 樂曲一開始,先聽到的不是甚麼新穎的聲音,而竟是巴赫的音樂。第一樂章「巴赫、僧人和莎士比亞在水中的對話」,就是讓這三個穿越時空的人物同時出現。譚盾說,《鬼戲》的源頭來自他的家鄉湖南的儺戲裡面帶著面具的演員,像巫師般誦唱。「戴上面具就是鬼,放下面具就是人」,請神驅鬼,戲劇與祭祀連成一體,甚至超渡亡人。譚盾說,在他鄉人的眼中,死亡只是往生,而隨之而起的音樂就是劃出新生的標記。所以,縱然鬼聲連連,聲音像從遠古的深淵發出,但這些聲音卻與現代每天的生活有著奇妙的聯繫。

 就在這背景底下,《鬼戲》中超越時空、超越自然疆界的音樂對話,一幕一幕揭開。

 「莎士比亞為甚麼不能跟中國的僧人對話,巴赫為甚麼不能跟中國的民歌對話?這個想法驅使我做了一個實驗。」譚盾說,在《鬼戲》中,除了聽到古典音樂之父巴赫的聲音,還有中國民歌《小白菜》;在譚盾而言,中國民歌是音樂之母。第三樂章「與小白菜對話」,是這音樂父母間奇妙的結合。譚盾將民謠與巴赫疊在一起,驚訝地發現旋律配合得竟然天衣無縫。

 在九十年代,這實驗還是相當大膽,但這也確立了譚盾前衛的風格。1995年他把這種音樂拼貼,套用在歌劇《馬可勃羅》之上,由西方到東方的旅程,正是一幕幕不同文化間音樂的衝撞與和諧。

 自海頓以來,弦樂四重奏都是古典音樂的重要支柱,譚盾在此加上琵琶,其中西融合的動機不言而喻。琵琶與弦樂器一樣,由傳統的演奏法如輪指、拂指,到利用泛音等特別效果而產生新穎的聲音,一應俱全。

 與其要聽《鬼戲》,最重要的還要是看。除了演奏樂器外,樂手還要潑弄水盤、敲打金器和撥動紙張,以水、金、紙成樂。以物件製造聲音,這對於現在的譚盾而言,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但是在室樂的場境中,要看著樂手忙碌地敲打東西的,亦是看點。除了《鬼戲》外,自是叫人想起另一部當代室樂巨著,同樣是弦樂四重奏,拉奏的也是忙著用手和用口去弄不同的聲響,那就是克拉姆的《黑天使》。

 譚盾善用樂手,讓他們除了演奏樂器外,還製造出不同聲音;除此之外,他亦善用空間和舞台。在《鬼戲》中,他用了類似皮影戲的手法,用燈光將樂手的影子投射在布幕上,樂手的動作在微弱的燈光下晃動。光影與音樂,塑造了陰與陽的對話,人與鬼的交流。

 雖然,譚盾的音樂並沒有強烈的組織性和結構性,一切都像是隨心的拼貼,但他卻善於掌握作品的脈絡,從而創造出特別的氛圍,用上的不單止是新音樂、新聲音,還要用上靜默:不錯,在譚盾而言,靜默也是音樂的一部分。所以在靜默中,演出依然繼續。所以,除了聽外,《鬼戲》絕對是可看和可感覺的。

 1月15日在香港賽馬會劇院上演的《鬼戲》,將由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的藝術總監林昭亮擔綱,加上幾位來自香港及海外的演奏家,合作「呼神喚鬼」。除了克諾斯四重奏和吳蠻這組合外,林昭亮可謂是另一位經常演出《鬼戲》的演奏家。他曾在紐約及加州拉荷亞仲夏音樂節演出《鬼戲》,是推動此作品另一位重要人物。 作曲家譚盾還會在音樂會前與林昭亮一起談論作品,將會是除演出外最叫人期待的一部分。  ■文:胡銘堯

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

當代鬼斧巡禮——譚盾《鬼戲》

時間:1月15日 晚上8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賽馬會演藝劇院

演奏會前講座:1月15日 晚上7時

由譚盾及林昭亮講解有關《鬼戲》的歷史,釋及製作過程中在舞台上遇到的各種挑戰。持演奏會門票者可免費入場。

查詢:http://www.pphk.org/

相關新聞
出發,台灣文創區:大玩偶的搖籃曲 (2012-01-13) (圖)
焦點.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穿梭陰陽.跨越時空《鬼戲》以室樂貫通中西古今 (2012-01-13) (圖)
活動推薦:香港管弦樂團 太古新力量:故事時間 (2012-01-13) (圖)
活動推薦:不加鎖舞踊館  《3D動屋》 (2012-01-13) (圖)
活動推薦:舞台美術講座系列 舞台美術六次階梯 (2012-01-13)
「微觀永恆」:肖像中的內心暢想 (2012-01-09) (圖)
「微觀永恆—素菲亞.慧瓊絲近作展」 (2012-01-09) (圖)
慧瓊絲作品《雙人》 (2012-01-09) (圖)
慧瓊絲作品《ANDEES》 (2012-01-09) (圖)
慧瓊絲作品《眼看東北》 (2012-01-09) (圖)
慧瓊絲作品《阿雷佐的女士》 (2012-01-09) (圖)
創作對談:《楊梅英》:潮劇的前世今生 (2012-01-09) (圖)
銳角:珠三角新晉藝術家巡迴展 (2012-01-09) (圖)
視覺推介:「深水埗有得做!」 (2012-01-09) (圖)
視覺推介:《生活.藝術.生活》講座 (2012-01-09) (圖)
盧思泓童年情景「笙」聲入耳 (2012-01-06) (圖)
南蓮園池中樂系列:盧思泓笙樂演奏會《傳.說》 (2012-01-06) (圖)
與小交響樂團團員合作 (2012-01-06) (圖)
與唐弦樂四皇奏合作音樂會 (2012-01-06) (圖)
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開鑼:激情探戈.炫技弦樂 擦出室樂火花 (2012-01-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