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為市民上課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文革甫一結束,上海圖書館即舉辦了「大型宏觀信息」系列講座。1997年,圖書館從南京西路的跑馬總會大樓舊址搬遷到淮海中路,由此開始,圖書館把「上圖講座」作為規範策劃與管理的公益文化活動來經營。上圖講座每周都舉行,任何人均可免費報名入場,內容涵蓋文化藝術、社會時政各方面,成了一本活動的市民百科全書。2012年1月7日,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來到「上圖講座」,作了題為《電視、言論與網絡時代》的演講。
作為一個在香港教書的大學教授,許子東在上海的名氣和號召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電視媒體。講座當天,上海圖書館四樓的多功能廳座無虛席,來的大都是鳳凰衛視的談話節目《鏘鏘三人行》的觀眾。每次在和竇文濤、梁文道組成的「鐵三角」議論時事,這個有著上海腔調的男人總是顯得有趣惹眼,因此在本地積攢了不少人氣。這一次,許子東說,他是來上海「打書」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為他出版了三卷本的《許子東講稿》,亦是他首部在內地出版的文集。本次講座,許子東將結合他的文集第三卷《越界言論》,談時下網絡時代的言論現狀。
大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甚麼?許子東讓聽眾進行舉手表決,除了部分銀髮族仍然在使用報紙和電視來獲悉新聞,現場絕大多數人都在「網絡」選項上舉起了手。接著他提出第二個問題,中國的網上遊戲規則是甚麼?換言之,何為目前中國網絡社會的輿論主流?許子東給出了兩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總結:「民族、性、鬱悶」和「階級、性、矛盾」。他認為,就他多年來做電視談話節目的經驗看來,符合這兩條主題的言論,必然成為社會話題。這種現象並不陌生,作為現代文學研究者,許子東認為,就像郁達夫當年在日本耽於自瀆的性苦悶,總會與中國民族弱性相連,每每在文中呼喚祖國強大,彷彿祖國強大就可解決他本人的性苦悶。將意淫與強國二者結合,總是能滿足世人的胃口,在他看來,這是中國人自從五四以來就難以去除的一個情結。
「階級、性、矛盾」也是目前中國網絡社會的道德之一,一旦性與階級掛u,就可變得是非分明,民怨滔天。幾年前震驚全國的四川搓澡女工刺死兩位公務員事件,整個審判中,輿論一邊倒地支持屬於弱勢群體的女工,網絡民眾稱其為「俠女」、「烈女」。這種對「烈女」的歌頌,在文化的表現上,是正在國內熱映的張藝謀電影《金陵十三釵》。 在許子東看來,正應了魯迅當年在《論睜了眼看》中所寫,「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兇、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群烈女。彷彿亡國遭劫的事,反而給中國人發揮『兩間正氣』的機會,因為我們已經借死人獲得最上的光榮了。」
另一次舉手表決的問題是:「如果發生了一次車禍,你會幫助開拖拉機的那個人,還是幫助開奔馳的那個人?」 大多數人舉手選擇幫助開拖拉機的人。許子東認為,這也是當前網絡社會的道德標準問題。「窮人比富人好,民眾比當官好,大多數人比少部分人好」。在他看來,這三條信念最堅定的時候是1949年,作為新中國成立的道義基礎和意識形態,反而與今天的網絡言論非常接近。正如福柯(Foucault)在《瘋癲與文明》中所說:「每個時代的人如何定義瘋狂,取決於每個時代的人如何定義正常。」 事實上,10%的少數派,包括富人和官員,亦屬於和我們平等的社會公民。實因目前中國巨大的經濟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造成了民眾義憤氾濫的現象,網絡經常出現以正義之名的「人肉搜索」,曝光許多「不義事件」中的公民個人隱私,成了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
在講演即將結束之時,許子東坦言,在其他媒體一派「鶯歌燕舞」的前提下,他對自己以公民身份、參加談話節目的最低要求,就是「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而有趣的是,另一位從學術圈跨界到媒體的易中天教授,也在近期的演講中說了類似的話:「康德說一個人所說的必須真實,但是他沒有義務把所有的真實都說出來。因此你覺得這個真實是不可以說的,你就不說,假話你也不說,剩下的全都是真話,這就是真實。」看來,這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分子曲線啟蒙之路。 ■文:小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