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邱騰華強調保育計劃非無成效。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鄉議局副主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學明指,當局推行新自然保育政策逾7年,但至今僅有兩個具保育價值的地點:鳳園及塱原項目,獲納入管理協議計劃。至於公私營界別合作試驗計劃,更未曾出現成功申請個案,質疑其成效。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回應表示,該12個獲選地點,其中兩個已進入計劃階段。不過,大埔沙羅洞項目,受早前港珠澳大橋環評司法覆核影響,環評審批時間拖延,但不能因此認為計劃無成效。
因覆核受阻 增審批時間
邱騰華續指,去年已檢討計劃,要求項目倡議人在工程開始前,先向環境自然保育基金注入捐款,以及委任合資格機構作為項目代理人,確保計劃得以持續。他稱,確實其中一個參加公私營界別合作的項目倡議人,原本有關環評已在審議階段,但因為官司而提出撤回,無形中延長有關審批時間。
他指,根據管理協議,合資格的非牟利機構,會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與保育地點土地擁有人簽訂管理協議,以加強保育相關地點。現時,12個保育地點中,其中4個,即:塱原、鳳園、拉姆薩爾濕地和拉姆薩爾濕地以外的後海灣濕地,已被納入3個管理協議計劃中。3個計劃分別由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大埔環保會及香港觀鳥會進行。迄今為止,已撥出資助總額約2,600萬元。透過基金資助,這些非牟利機構可與土地業權人或其租戶訂立管理協議,以合作形式,積極保育上述保育地點私人土地。
鳳園和塱原 保育成績佳
邱騰華稱,計劃自2005年開始以來,鳳園和塱原在保育方面均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鳳園蝴蝶品種多樣性以及數量均有增加。該地蝴蝶由162個品種,增加至目前超過210個品種,佔香港蝴蝶品種近9成。塱原方面,雀鳥品種由221種增至275種,佔全港雀鳥品種總數逾5成。除了直接惠及物種外,管理協議計劃亦提高了公眾及當地社區自然保育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