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曉靜 北京報道)中企海外投資漸多,但「中國投資威脅論」卻成為最大投資障礙。外資研究專家向本報表示,一方面,西方國家應及早摘掉有色眼鏡,另一方面,中企在海外投資時亦需要在投資主體和方式上做出改變,並在後期經營方面真正做到「本土化」。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稱,中企在走出去時,面臨當地多種聲音的質疑可以理解,且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企海外資源性投資越來越多,這更亦引起投資東道國的高度重視,這就需要中國在投資主體方面多注意,或可聯合當地企業合作,從技術上減輕敵意。
馬宇指出,西方國家在處理海外投資項目申請時最看重的依然是投資是否能達成雙贏,因此,中國企業在投資海外之前應多了解當地法律,在保證項目不違法前提下,使後期經營逐漸「本土化」,真正給當地地方經濟以及民眾帶來福利,贏得當地政府和民眾信賴。
而社科院歐洲所副所長、研究員江時學認為,中方應完善法律體系,在更好促進中企走出去同時,亦達到幫助他國目的。同時,中國對外投資形象依然存有問題,例如,中國投資主體80%-90%均為國企,因此,如何避免主權投資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