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人在北京:港管樂手林偉文 赴京闖蕩追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林偉文的藝術照。受訪者提供圖片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耶魯大學演講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13億非常普通的中國人改變命運的衝動和慾望,使這個國家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同樣地,也正是因為國家的發展讓普通的香港青年樂手林偉文燃起了追夢的希望。現為中國愛樂樂團的低音長號樂手的林偉文,出生於香港,求學於美國,現正全力在北京追夢。他告訴記者,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的生活會與北京息息相關。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曉靜 北京報道

燃燒青春

2011年9月份剛剛來到北京的林偉文,對北京的一切都還是那麼的陌生,但林偉文告訴記者,事實上,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來內地,此前,其跟隨廣州交響樂團曾到廣州參與演出,也正是那次演出,讓林偉文有機會「觸電」中國愛樂樂團。

老師指中國發展很好

不能錯過機會

 林偉文稱,「當時我正在美國求學,那次跟隨廣州演奏樂團演出時,聽說中國愛樂樂團一直在尋找一位低音長號樂手,我的老師就告訴我一定要來,他告訴我,中國的發展很好,讓我一定不能錯過機會」。

 思考了一個月後,林偉文飛來北京試吹。之所以會思考一個月之久,林偉文稱,儘管身為中國人,但並不了解內地的發展,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適應北京的生活。

 他向記者一一列數了他的擔心,「比如語言障礙、交通、治安、空氣質量、飲食,及沒有朋友等等都是問題,可以說,那時對北京的了解是一片空白」。這一連串的問號也幾乎讓林偉文打了退堂鼓,差點兒放棄了北京的「闖蕩」。

初到京有語言障礙

上街要帶「翻譯」

 事實亦如此,林偉文說,剛來北京時語言成為最大的障礙,只能去哪兒都帶上一個「翻譯」,沒少麻煩朋友,有時候自己一個人打車的時候,還是會因為說出的地名和出租車師傅理解出現偏差而造成誤會。

 然而,經過幾個月的了解後,林偉文對北京的印象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林偉文說,北京人很熱情,不像之前大腦中認為的冷漠,食物也很好吃。可以說,此時的林偉文已越來越「北京化」。

 林偉文告訴記者,他會在大家不經意間來一句地道的北京話,並把北京話的精髓「兒」發揮到極致。為了逗樂,林偉文會刻意在不需要兒化音的「你好」後面也帶上「兒」,這就成了「你好兒嗎」,令朋友們哭笑不得。

 此外,林偉文還是個正宗的「吃貨」。沒來北京時林偉文還把美食當做了最擔心之列。林偉文稱,沒想到北京有那麼多好吃的食物,並稱最喜歡的就是麻辣香鍋,吃上滿嘴起泡亦很「爽」,且北京人很熱情,吃飯喝酒一定要「杯杯乾」,乾了才能顯示熱情。林偉文稱,「這是京港文化中的不同,但卻讓人很溫暖,北京的生活種種讓我越來越覺得留在這裡發展是沒錯的。」

 至於在北京的發展,林偉文說,發展中的北京到處充滿機會,在美國求學時本一心想留在美國,但全美國大概有100個樂團,而一個樂團只需要一個低音長號樂手,因此,如果樂團中沒有樂手離職就無法提供給新人機會,再加上美國經濟蕭條,還出現了樂團倒閉現象,中國則不一樣,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不僅樂團發展很好,各行各業的就業機會也很多。

領會北京精神

感海納百川胸襟氣度

 林偉文還高興地告訴記者,來到北京之後,發現工資水平也很好,且單位提供了住房,非常重視人才,同時,如果在內地和香港掙同樣的工資,人民幣還可以兌換更多的港幣。這也使得林偉文在每次給媽媽寄工資時格外開心。

 林偉文還特別提到,「北京精神」中的包容和厚德。他說,北京作為首都,已經做到了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度;厚德更是強調了北京人的道德修養,這些也都體現在樂團演奏中觀眾的表現上。

 林偉文稱,樂團演奏,樂章與樂章之間是不應該鼓掌的,儘管鼓掌可以認為是對演奏者的認可,但以前提示大家後依然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些人反倒會更加使勁的鼓掌,現在演奏,幾乎沒有了這種情況。他說,「其實在我眼裡,鼓掌與否並無對錯,這只是文化的不同,而如今這種文化差異越來越少,中國文化正在與世界文化融合。」

 此外,林偉文稱,隨著國家的發展,交通越來越發達,現在北京到香港只需要3個小時,這種距離上的拉近看似只是表面,實質是拉近了生活,突飛猛進中的北京已經成為一個世界之城。

相關新聞
萬人簽名遏雙非 眾指公民黨不可卸責 (圖)
范太:《基本法》原意 雙非嬰無居權 (圖)
政府:「曾4招」初見效
「衝急症室」分娩 非本地婦增兩倍
陳弘毅:終院可自行糾正
彭清華:香港特首未選 中央不可能認定 (圖)
對個別內地學者不當言論深表遺憾 中聯辦肯定港人為國貢獻
梁營「社福」主要政綱
CY倡設副司長 擴功能界別基礎 (圖)
唐:迎歐債危機需穩健舵手 (圖)
梁營「政制」主要政綱
梁擬設「貧果金」 每月2070元
彭清華:香港內地攜手共進 (圖)
港島各界喜迎春 冠蓋雲集 (圖)
九龍社團賀新春 賓主同慶 (圖)
新界9大社團團拜 500人歡聚 (圖)
預算案將增免稅退稅助中產 (圖)
特區政府最新財務狀況 (圖)
財爺「解畫行」 下午忙到晚 (圖)
工聯會請願 促擴長者乘車優惠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