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一座橋的命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河岸邊,婦女們在洗衣。 網上圖片

王大慶

 外婆的老家是一座歷史古城,水網交錯,街巷密佈,臨河小街及古橋古建築甚多,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護城河上的九龍橋,更是這個小城的文化招牌。大凡到小城的遊客,都慕名到九龍橋上觀賞她的英姿。九龍橋是一座拱形的磚頭橋,橋的全身都是用小青磚砌成,高高的橋身下面有一個半圓形的大橋洞,看上去像座古城門。仔細觀察這座古橋,橋面、橋欄的青磚雖然經過了千年風雨的洗禮,稜角顯得滑溜,但依然堅不可摧。橋欄正中央鑲嵌著一塊大青石,上面刻著「九龍橋」三個字,極具神韻,據傳是宋代當地一書法名人的手跡。另一邊橋欄正中央也鑲嵌著一塊大青石,上面鉻刻著「九龍橋」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某年大旱不雨,草木枯焦,生靈有塗炭之險;一日,天空驟起雲彩,有九龍從天而降,噴水如注,沖開九條港叉,生靈得救。九龍橋遂由此而得名。據老人們說,九龍橋修建於北宋年間,據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修橋原因是因為兩岸百姓交通很不方便,來往都要乘渡船,當地官員為解決這個問題,便帶領百姓修建了這座橋,因有九龍河傳說在先,便取名「九龍橋」。

 漫步九龍橋上,真是風景如畫,小橋、流水、人家,盡收眼底。橋旁,綠樹成蔭,枝條隨風搖曳,就像在寫一行行詩句。橋下,河水清清,群鴨在水裡歡快地玩耍,時而拍打著水面,昂頸高歌。岸上,戶戶人家隔河相望,粉牆黛瓦上,斜搭著一根根晾衣竹竿,挑起五顏六色的衣衫。誰家的主婦在橋邊的河埠搓衣洗菜,臨河的老屋飛簷翹角,遮掩的花格木窗中時而露出閨秀羞怯的面龐……

 每到夜晚,九龍河兩岸便停泊著一些歸來的漁船,船頭那一盞盞明亮的馬燈就像天空上一顆顆燦爛的星星。兒時的我就是在外婆家渡過的,每到夏天,九龍河便是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戲水嘻鬧的樂園,每天下午我們都鑽進小河扎猛子,打水仗,護駕著坐在木桶裡漂游的小娃娃,盡情地在水中撲騰。晚上,外婆早早就在九龍橋上為我張開竹床,躺在竹床上的我,瞪著滿佈星星的夜空出神地想著「十萬個為什麼」,河風徐徐地拂在光身子上,挺愜意的。橋兩岸,不時傳來悠揚的竹笛聲,在九龍河上空飄盪,更增添了九龍橋夏夜的美好和寧靜。

 九龍橋彰顯了這個小城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色,是小城的驕傲。每每介紹起外婆的老家,我都以九龍橋引以為豪。每每去外婆老家,我都忘不了去看一下魂牽夢繞的九龍橋。

 外婆仙逝後,我再也沒有去外婆老家,再也沒有去看九龍橋。

 近日,因外婆冥壽100歲,家裡的長輩要為外婆搞個紀念儀式,我又隨父母來到了外婆老家。多年不見,這個小城已改變了模樣。處處都是高樓林立、大道交橫,外婆家也早已搬進了小高層樓宇。昔日的九龍橋已不見蹤影,九龍河也夷為平地,上面蓋起了許多商品房。我悵然所失,精神恍惚,腦海裡盡是九龍橋的影子,盡是小時候在九龍河戲水摸魚的情景。

 二舅告訴我,說這些年來,他們這個小城經濟發展很快,城市建設步伐也很快,已定位為未來的中等城市規模,原有的舊城建築幾乎全拆掉重建,九龍橋以及沿河老房子也不能例外。原來在拆除九龍橋時,也有人提出異議,希望採取措施保護好這座歷史人文建築。但最後還是沒有被採納。理由是:不破不立。不能老沉迷於歷史傳統文化中,要一切向前看,為了保護一座古橋,不僅需要大量維修資金,而且還要大量人力、財力疏通河道長期保潔。拆掉古橋,填平河道,既節省了資金,又開發出大片土地建商品房,有利於城市發展,有利於改善人民居住條件。於是,一聲號令,九龍橋魂飛魄散,九龍河也成了人們腦海中的回憶。

 漫步外婆老家這個迅速擴張的城市,我分不清這個城市與其它城市的區別,處處都是高大的建築和奔馳的小汽車,卻不見城市的內涵。城市,不僅僅是具有一定人口規模、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點,也不僅是高樓大廈的建築群,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隨人類文明與進步發展起來的。城市必須保留自己獨有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氛圍。去國外的驢友回來深有感觸地說,歐洲和北美的建築上面都刻有年代記號,就連建築加層,也有如同長江水位線般的標識。特別是在年輕的澳洲,對古建築更是重視有加,政府規定百年以上的建築就不許拆除,只能內部改造並維護外立面。走在澳大利亞海港城市凱恩斯街頭,隨處可見現代和古典建築的結合產物,讓人實實在在感覺到城市生長的足跡。縱觀我國的城市建設,為保護歷史文化遺跡的努力常會讓位於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以致歷史人文景觀破壞、割裂城市文脈的錯誤行為一再發生,令人心痛。

 九龍橋,歷經了千百年的風雨滄桑,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和記憶,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卻毀於一旦,不能不讓人扼腕長歎。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也是每個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未來城市應倡導低碳、節能、便利;倡導人際關係、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在這裡,城市的歷史遺存是不可或缺的內容。須知,完整的歷史人文建築不僅能彰顯城市的特色和人文底蘊,還能喚起人們對童年與青春的記憶,保留人們對古老年代的追思與想像,使人們的心情得以更新、得到慰藉,增加對城市的依賴感和自豪感。希望有關部門在新城建設上重視傳承古城文脈,以建設人文、生態、宜居的城市為己任,體現歷史與現代的傳承,自然與人們的和諧。

相關新聞
百家廊:一座橋的命運 (2012-02-06) (圖)
翠袖 乾坤:遊戲規則 (2012-02-06)
跳出框框:美國禁書 (2012-02-06)
琴台客聚:「法官治港」 (2012-02-06)
生活語絲:過春節 (2012-02-06)
思旋天地:元宵節看花燈 (2012-02-06)
網人網事:這個春節不網購 (2012-02-06) (圖)
百家廊:頤和園眾生態 (2012-02-03) (圖)
翠袖乾坤:緣份的天空 (2012-02-03)
古今談:西部交通電氣化克服山地缺陷 (2012-02-03)
琴台客聚國何巽權的「香港故事」 (2012-02-03)
杜亦有道:魚翅撈飯 (2012-02-03)
一網打盡:有料硬盤 (2012-02-03)
記憶後書:林海音與《兩地》 (2012-02-03)
百家廊:女紅 (2012-02-02) (圖)
翠袖乾坤:吃過一口的蘋果 (2012-02-02)
海闊天空:日本的金庸 (2012-02-02)
琴台客聚:新仇舊恨 (2012-02-02)
生活語絲:魯迅的舊體詩 (2012-02-02)
隨想國:謎 (2012-02-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