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網打盡:開創賀歲新局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7]     我要評論

楊振耀

 如果把凡是新春期間上映的,以香港資金為主、以本土為市場,及以香港演員佔重要戲份的電影簡單定義為港產賀歲電影,固無不可。不過凡經歷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港電影業異常蓬勃的香港人,都會同意認同港產賀歲電影存在是由於港人的感情因素,事實上港式賀歲片已名存實亡。

 八十年代初香港電影工業全面起飛,播放本地電影的院商多同時涉及製作;暑假、聖誕與農曆新年賀歲檔是院商留給自己最能生金蛋的黃金檔。當中尤以賀歲檔都會排出最強大陣容,務求在新年期間票房收個滿堂紅。那些年,觀眾的消費模式是在新春期間會選看幾部電影,片主與院線商的目標是爭取觀眾盡早入場觀賞自己的片,藉此能造聲勢打造票房佳績,好吸引其他觀眾甚至部分觀眾第二度購票進場。而香港創下的票房數字則進而影響到海外的觀眾入場意慾。

 由於這些計算,身兼片主與院主兩個角色的,每回賀歲檔期都會不惜工本,把幾套片的卡士都放在同一製作之內,反正大投資大回報。但自從港產片的海外市場漸次萎縮甚至陸續失去,港產片的資金投資額甚至涉及卡士的吸引力都大大縮水;製作人依然一年一度燕歸來般推出港產賀歲片,為的是要照顧那些懷緬昔日美好時光的觀眾?盡量榨取眷戀港式文化的剩餘價值?還是,製作人跳不出老框框而甘於食老本?

 我們的官員常說香港的電影工業很有創意,恐怕那只佔一個小部分,幾時港產賀歲片製作人能跳出已然實行超過二十年的模式,造就像當年開創出賀歲片種的新局面,那才真正叫創新。

相關新聞
百家廊:禁煙聲裡返馬交 (2012-02-17)
翠袖乾坤:雲妮與艾美 (2012-02-17)
古今談:非洲的屋脊藏驚人的秘密 (2012-02-17)
琴台客聚:《新科學》是一本大書 (2012-02-17)
杜亦有道:超級二五仔 (2012-02-17)
一網打盡:開創賀歲新局面 (2012-02-17)
記憶後書:情迷夢露七天 (2012-02-17)
百家廊:海壇無語風相訴(下) (2012-02-16) (圖)
翠袖乾坤:不是蟲也不是狗 (2012-02-16)
海闊天空:觀光的士遊福井 (2012-02-16)
琴台客聚:尋求救兵 (2012-02-16)
生活語絲:金曾澄詩集 (2012-02-16)
隨想國:惡 (2012-02-16)
獨家風景:馬拉松聯想 (2012-02-16)
百家廊:海壇無語風相訴(上) (2012-02-15) (圖)
翠袖乾坤:霆鋒入廚無師自通 (2012-02-15)
天言知玄:讀報找快樂 (2012-02-15)
琴台客聚:南京見蘇童 (2012-02-15)
杜亦有道:食過方知 (2012-02-15)
隨想國:醜 (2012-02-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