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林裕華)近年網上購物越趨普遍,而相關騙案數字呈上升趨勢。有社工表示,不少年輕人以為網上犯案身份不會被揭發,心存僥倖參與犯罪活動,並自恃未成年,以為即使入罪,亦毋須負上刑責。有律師表示,被定罪的年輕人會留案底,亦會被判入勞教或更新中心,失去自由。
青協:誤傳毋須負刑責
青協督導主任鄧良順表示,網上交易十分方便,買賣雙方也只需登記戶口便可,不少年輕人抱著僥倖的心態,以為網上交易的身份不會被追蹤,即使做出違法行為亦不會被發現,心存歪念,希望藉此賺快錢。他又稱,犯罪集團會利用年輕人的無知,令他們鋌而走險,即使年輕人不願意,亦會威逼他們「就範」。
鄧良順表示,年輕人的圈子廣傳一個錯誤想法,以為自己未成年便毋須負上刑責,「更以為第一次犯罪都只會被警司警誡,最嚴重都只須感化」。他續稱,部分年輕人不知道未成年罪犯亦會留案底,即使他們知道會留案底,但忽視留案低對前途的影響,以為只要不對別人透露,其他人便不會知道。
律師:或判勞教留案底
律師梁永鏗表示,是次被捕的網上拍賣騙徒應會被控訛騙罪,最高刑罰為監禁14年,但是次被捕的2名未成年人士因年紀尚輕,不論他們是主謀,還是從犯,法庭都不會判處最高刑罰或監禁,而是改為判入勞教中心或更新中心,但仍會留案底,並視乎他們在勞教中心或更新中心的表現,適時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