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主向前:下屆區會擬撤委任 立會各黨多支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譚志源昨日簡介諮詢文件內容。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在今屆區選,特區政府減少委任議員數目至剩下68個,並於昨日正式發表諮詢文件,提出傾向性建議諮詢公眾兩個月,指可由下一屆區議會任期開始,即2016年1月1日起,取消餘下的68個委任議席,但不建議因應委任議席取消而增加民選議席數目,而民選議席數目,會繼續按目前機制,根據平均標準人口基數去決定民選議席數目,目前鄉議局的27個當然議員則繼續保留。立法會各大黨派普遍支持特區政府的建議。

昨起諮詢公眾兩個月

 特區政府於2011年9月公布分階段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度,並於今屆區議會將委任議員的數目減少1/3,即只委任68名議員。就如何處理餘下的68個議席,政府於昨日公布諮詢文件,傾向於2016年1月1日將餘下議席全部取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上簡介文件內容時表示,取消區議會委任制已是大勢所趨,香港將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及2020年普選立法會,為配合香港的政制發展步伐,尤其立法會選舉正不斷民主化,區議會委任議員在立法會選舉及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所擔任的角色都需要改變,故當局認為有需要在普選特首前取消委任制。

 他續說,當局會整理諮詢期收集的意見,向新一任的特首作清晰建議,但具體問題要由新一屆政府去處理。

27當然議席建議保留

 在是次公布的諮詢文件中,政府並沒有處理目前27個鄉議局當然議席,譚志源解釋,這些當然議員均為透過選舉產生的鄉事委員會主席,和委任議員不同。不過,他強調是次為期兩個月的諮詢並非「一場戲」,特區政府歡迎市民及政黨就當然議員的去或留發表意見,倘結果顯示社會希望取消當然議員,會交由新一屆政府一併考慮。

葉國謙黃國健撐方案

 立法會各主要黨派普遍贊成特區政府提出的方案。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葉國謙在會上肯定各委任議員對社區的貢獻,且公眾對委任制有不同意見,故支持逐步取消委任制。工聯會副會長黃國健亦指,今屆委任議席已經減少,下屆全面取消亦屬合理。自由黨主席劉健儀則指,他們不反對當局於2016年全面取消委任制,但認為如分3個階段逐步取消會更好,因委任制議員對區議會有一定作用,全面取消委任制或會對現有體制造成衝擊。

 民主黨「辭職主席」何俊仁亦贊成當局的建議,認為2012年已委任新一批區議員,故不應遲過2016年全面取消委任制。公民黨前黨魁余若薇則稱,2016年才全面取消「已經算遲」,但「沒有辦法」。不過,「人民力量」議員黃毓民就借勢狠批民主黨及民協在支持政制發展方案時,未有和政府「講數」,一次過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如今就「大仁大義」,是「胡混20年的『民主派』」、「賤到無倫」,「應該葬身歷史的廢墟中」。

 當局取消委任制的建議會諮詢公眾兩個月,市民可於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網頁(www.cmab.gov.hk)下載全份諮詢文件,或於今日起於各區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索取。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相關新聞
唐英年攜379選委提名參選特首 (圖)
工聯會自由黨:投票再討論
唐:若當選即推2017普選特首
甜蜜合照電郵 唐辦:已交代
網拍潮貨騙37萬 警擒13歲小老千 (圖)
網購投訴激增 上月已超09全年
心存僥倖搵快錢 以為身份無人知
游擊式犯案 難追查打擊
近期網上騙案
新春消費刺激 港上月通脹升6.7% (圖)
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部分) (圖)
51%食物含砒霜 吃飯攝入最多 (圖)
港辦「大亞灣核事故」演練 (圖)
8歲童疑染猩紅熱危殆
法庭新聞:美容經理懷孕被炒索償28萬
法庭新聞:甘琨禮聘專家估鏞記值13億 (圖)
前區議員秦飛鵬涉詐騙
志強時評:所謂「兩地文明衝突論」值得商榷
民主向前:下屆區會擬撤委任 立會各黨多支持 (圖)
休假招風:特首澄清休假赴澳門為掃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