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裕華)警方今次搗破的網上拍賣詐騙活動,騙徒在收取款項後便逃之夭夭,有律師表示,騙徒已觸犯訛騙罪及「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罪,但指此類罪行難以打擊,因騙徒可「游擊式」犯案,警方難以追查。
律師又指出,若本港消費者被海外或內地的拍賣網或團購網詐騙,本港警方和消委會均無權檢控或處理投訴。消委會提醒市民要選擇具信譽的網站及留意網站保安系統是否嚴密,且不要選購昂貴貨品。
刑責在賣家 網站無罪
律師梁永鏗表示,任何人在網上拍賣,收取買家款項後,若沒提供貨品,便已觸犯訛騙罪及「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罪,訛騙罪最高可判監14年,而「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罪則最高可判監5年,但他指出,網上騙徒難以打擊,因為騙徒可「游擊式」犯案,警方難以追查,「他們可帶著手提電腦於任何地方登入網站和顧客交易,亦可使用其他電腦四處犯案」。他續指,拍賣網站即使知情,但若沒協助詐騙的話,刑責只在賣家,不在網站。至於不少人投訴貨不對辦,梁永鏗指這難構成訛騙罪,因很難界定怎樣才算貨不對辦,最多只能以民事索償處理,在小額錢債審裁處審理。
警方消委 跨境有限制
梁永鏗又表示,若香港消費者被海外或內地的拍賣網或團購網詐騙,香港警方或消委會均無權跨境執法或處理投訴,「除非涉及很大金額,否則只是數百至數千元,難要求境外警方或國際刑警協助檢控」。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表示,近年接獲有關網上購物的投訴有上升趨勢,提醒市民光顧信譽良好的拍賣網或團購網,且要留意網站的保安系統是否嚴密,能否保密客戶的信用卡資料等財務機密。她稱,市民切勿光顧要求先繳付全數款項,然後才提供貨品的網站,亦不要選購珠寶首飾等昂貴貨品,否則要承受沉重損失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