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玉山表示,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有關加強內地高校學術風氣建設的提案。中通社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高等教育急速發展,同時亦面對不少挑戰,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當中有何經驗可帶到內地,讓兩者取長補短呢?在教育界工作30多年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認為,內地高等教育的硬件建設堪稱「歎為觀止」,但針對不少學者「跑經費」等現象,特別是部分高校「精力都放在蓋大樓了,學術風氣欠佳」,亦不免有憂思。
獨立評審 改善學風
黃玉山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指,投入和產出是否相匹配、科研經費如何用到點子上都是中國高等教育現時面對的問題,希望能將有關議題,以及其於香港的經驗帶到稍後進行的北京「兩會」中討論。他表示,近年部分內地教授多從項目經費多少的角度互相攀比,而非學術成就,情況並不健康,建議可從項目審批著眼,如借鑒香港採用本地、外地獨立同行人士組成的國際小組評審方式,在體制上提供更佳土壤,讓有創建研究的新人學者冒出。
共育人才 發展科研
他又表示,香港及內地高教與科研能取長補短、整合優化資源,2009年他便曾於「兩會」提出兩地共同培養博士後的建議方案,去年初更成功落實「香江學者計劃」,讓50名內地博士與50位香港教授配對,展開兩年研究,期間內地和港方分別提供每人每年15萬元人民幣和15萬港元的資助經費。
黃玉山認為,香港的強項是大學國際化、科研力量強,不足是工業基礎薄弱,而珠三角缺乏高端人才,產業升級轉型的決心和力度很大,以科大為例,便於深圳先後建起兩幢產學研大樓,在廣州南沙的研究院也將於今年落成啟用,以集技術轉讓、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發於一體,兩地科研合作前景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