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微博」盛行,因而有人將之稱為「微時代」,指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徵的時代。在「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衝擊力和震撼力。在「微時代」,很多與「微博」有關的微類新詞也應運而生,如「微民」、「微訪」,「微謠言」、「微投訴」、「微情書」等,本欄之前也曾專門介紹過。
「微行動」鼓勵公益
本中心1月初公布的「2011年LIVAC泛華語地區中文新詞榜」(參見:http://livac.org/newword),上海新詞榜中有兩個微類詞「微行動」和「微電影」頗引人注目,但此「微」卻不同彼「微」,它與「微博」無關,而是指「細微」的意思。
所謂「微行動」,是共青團上海市委等推出的一項計劃,鼓勵各單位從細微的點滴做起,從小處著手,旨在發現和徵集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服務社會的金點子項目方案,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啟動資金。
「微行動」主要包括5方面:
1.「微公益」:青年團體積極參與的具有新鮮創意、引領公益時尚的小型項目。
2.「微倡議」:引領和啟迪公眾關注身邊的人、物、環境或作出生活習慣的改變等。
3.「微調研」:發起、參與或協助完成社會熱點事件和青年熱點問題的調查研究。
4.「微活動」:具有群體代表性、引領性或服務性的活動項目。
5.「微創意」:具有獨特創意的青年群體行為。
「微電影」掀短片熱
至於「微電影」(Micro film)則是指經過專業策劃和系統製作,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短片電影,它具有「三微」特點:「微(超短)時」即30秒至300秒放映時間;「微(超短)周期製作」即1日至數周製作時間;「微(超小)規模投資」即每部幾千至幾萬元製作費用。「微電影」一出現旋即掀起了一股熱潮,2011年,「首屆國際手機微電影大賽」、「湖南首屆微電影比賽」、「中國(北京)國際微電影節」、「上海大學生微電影節」、「金瞳獎微電影節」、「南京國際微電影節」等相繼舉行,反映其蓬勃的生命力,呈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順便考考讀者,你覺得「微博」類與「細微」類這兩大種「微類詞」,哪一種詞的數量會多一些呢?有興趣者可到LIVAC語料庫中找答案。 ■教院語言資訊科研中心蔣震(語言科學)講座教授鄒嘉彥主持
(標題和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