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保護工作,十年來的成就不小,但挑戰還很大,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現在國家已把環保目標納入整個國民經濟與社會規劃的目標,說明國家真正開始重視環境問題。而十年來,環境問題與國家宏觀體制決策發生了根本變化。2008年原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話語權、參與權、決策權均有加強。
重視環保組織NGO參與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均提高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和處理力度。「十一五」期間,全國環境保護投入突破2萬億元,中央政府對環保支持資金達1,665億多元。與此相對應,環保部門「十一五」期間創造了「世界最大的污染減排體」。化學需氧量(COD)與二氧化硫(SO2)兩項減排指標,實際減少幅度與總量均超額完成。從2005年至2010年,COD排放下降12.45%,SO2的排放下降14.29%。
更可喜的,是公眾參與社會環保的意識也大有進步,近年環保組織、NGO發展迅速。「這是一項硬指標」,他強調,公眾參與度不高,環保就無法搞好。政府部門對於發展經濟與注重環保的問題就像處理左手與右手的關係,有時不好處理,「這時就需要公眾參與監督。」
對於未來的挑戰,王金南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本身給環境保護很大壓力。有人說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拐點,預期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出現,但從目前看,不努力是達不到的。它取決於中國經濟增長、工業化進程、城市化進程以及科技發展等諸多原因。二是環境保護自身壓力大。中國污染物排放總量巨大,減排任務很重。中國目前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為2,260萬噸,即使每五年削減10%,也要到2045年後才能達到美國目前1,000萬噸的水平。只有總量控制下來,環境質量才能上去。「減排是中國環境保護一項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