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名人面對面:孫重亮 京劇界的靈魂人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孫重亮──國家一級導演、上海京劇院院長。他畢業於解放軍空軍政治學院,曾主演過多部話劇、電視劇及包括《血濺畫屏》等電影,製作了二百多部國產電視劇,並著有《文化思考與文化選擇——關於京劇院團自身行為的思考》等。

 孫重亮這些年一直推動京劇發展,又在培養年輕人才方面花了不少功夫,現在正積極推動混合京崑的表演藝術,希望京劇從中可以汲取更多養分,獲取更多靈感。

京劇.傳承

 上世紀八十年代,京劇界曾經流失了很多人才,導致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為了避免再流失人才,孫重亮注重培養年輕演員,將年輕人與老一輩的人才銜接起來,讓京劇能夠持續發展。他在2005年創團時,挖掘了不少新人,所有演員的平均年齡都不到二十五歲。老師除了輔助他們之外,更鼓勵他們去探索傳統的劇目,設立多元平台,讓他們可投入到新編的京劇劇目中,如《王子復仇記》便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其實我們的民族藝術並不差劣,完全可以與西方歌劇站在同一平台上,與世界各國進行交流。京劇的傳統劇目,外國人是可以接受的。以往我們出國表演,多數會被安排演出武戲,以防外國人看不懂。但他們看了一整天後,卻有一個錯覺,覺得京劇跟武術雜技差不多,其實卻不然。例如『中國文化年』那次我們到法國一個歌劇院演出《白蛇傳》,那一次表演安排得非常倉卒,連唱詞和對白的完整字幕都沒有,只是大約把每一場的劇情稍微翻譯了一下。然而演出卻十分轟動,掌聲不斷,是我從藝四五十年來感覺最震撼的一次。」

 後來他們找了當地社會一些主流的觀眾訪問,問他們是否看得懂,有一個觀眾回答得很妙:「意大利歌劇我們同樣聽不懂,但是我們能夠理解,京劇的表現手法比意大利歌劇豐富得多,我們當然看得明白。」後來他遇到一個小孩,於是又問他同樣的問題,意想不到他竟然可以用法文把大概的劇情重新說出來。

 「近年我們到外國演出的傳統劇目有很多,那次『中華文化年』我們除了演出《白蛇傳》外,還演出傳統的折子戲。我們曾到過一些歐洲國家如法國和瑞士等地演出,反應也非常好。過往只是我們欠缺自信,以我所見,我們應該和世界各國多多交流。」

 他們在國內演出京劇得到的反應竟然不及外國那麼轟動,主要原因是國內的文化生態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年輕人看到京劇所用的顏色如此鮮艷,會覺得欠缺清淨感,根本不願意踏入劇場門檻。他們反而覺得外來的文化都是好的,故此美國的快餐文化在中國非常盛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做的功夫很多,不只是劇團,還需要對整個社會綜合治理。」

京劇.多元

 孫重亮曾說過「京劇可以很傳統,也可以很時尚。因此它有足夠的理由去吸引年輕人,可以有很好的未來。」他認為京劇可以走向年輕、走進校園,關鍵是需要走馬換將,在各個省份設置院壇。「如果帶著整個劇團巡迴演出的話,成本太高,但如果僅在本地演出,觀眾會漸漸覺得沉悶。因此我們惟有班底不動,但互相交換演員,這樣一來可以節省成本,二來亦可以激活市場。」他們會到中小學進行精英補習,也開設藝術學校,不收報名費,不管冬夏,老師都會在學校進行輔導。直到現在,他們去過的學校已有兩三百間,整個計劃維持了差不多二十年,老師的教學時數達到十二萬個小時,腳程也有二十多萬公里。

 推動京劇發展的路程很漫長,但孫重亮並不氣餒,也沒有任何怨言。很多老藝術家從事了京劇一輩子,淡泊名利,只堅守發揚國劇的原則,為這項藝術付出了很多心血。看到年輕一輩的演員用心學習、經營國粹,去演戲和編劇,他很感動。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京劇從業員的生活很艱難,幾乎淪為社會的弱勢社群,但他們甘願孤獨,默默堅持。「我們有責任去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這些年來我們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成功推行一些有關發展京劇的政策,讓從業者活得有尊嚴,這絕對是值得的,也是我們的責任。」

京崑.合一

 除此以外,孫重亮還有一個身份──藝術總監,在推動混合京崑兩種藝術表演方面不遺餘力。

 崑曲被稱為「百戲之母」,有六百多年歷史,很多劇種都是從崑曲中汲取營養,啟發靈感,尤其是京劇。過去一些大師及著名演員都會「京崑」兩邊跑、「文武崑亂一腳踢」,「崑」指「崑曲」,而「亂」則指「京劇」。「有人說京劇演員最好先學一點崑曲,打好基礎,日後演出會更加得心應手。今天的京劇劇目中,有很多武戲唱的還是崑腔,所以京劇和崑曲原則上沒有太大分野,可說是『京崑一家』。然而如果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在表演和伴奏藝術方面,兩者雖有相融之處,但還是有差別。」

 「其實在上海成立京崑藝術中心,是想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分類管理,如分辨出哪一些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哪一些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把『京崑』放在一起,是一門屬於政府重點扶植的傳統藝術,故稱為『國劇』。不論是一般的演出創作,還是私營劇團的自主創作,兩者之間其實有很多資源可以共享,尤其是前台、師資和武戲等各方面。例如京劇演員可以跟崑曲的老師學習,而崑曲演員也可以請教京劇的老師。有時候京崑兩方合作,有互補的作用。」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聯合播出之《文化名人面對面》。節目逢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普通話台播放,港台網站(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相關新聞
文化名人面對面:孫重亮 京劇界的靈魂人物 (2012-03-10) (圖)
《白蛇傳》在外國演出後很轟動 (2012-03-10) (圖)
《王子復仇記》深受觀眾歡迎 (2012-03-10) (圖)
參加劇院職工卡拉OK大賽 (2012-03-10) (圖)
推廣京劇 (2012-03-10) (圖)
接受電台訪問 (2012-03-10) (圖)
名.飲食:買乾鮑「驗明正身」 (2012-03-10) (圖)
日本吉品 南非吉品 (2012-03-10) (圖)
姜昆—智慧皆付笑談中 (2012-03-10) (圖)
領略姜昆的語言智慧 (2012-03-10)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張軍 不可不知的崑曲王子 (2012-03-03) (圖)
張軍簡介 (2012-03-03) (圖)
浙江大學辦演講會 (2012-03-03) (圖)
表演崑曲《牡丹亭.驚夢》 (2012-03-03) (圖)
演出戲曲《遊園驚夢》 (2012-03-03) (圖)
承載崑曲之美 (2012-03-03) (圖)
富豪珍藏靚乾鮑 (2012-03-03) (圖)
日本吉品鮑 (2012-03-03) (圖)
劉謙 魔術師不能說的秘密 (2012-03-03) (圖)
劉謙重要事件一覽 (2012-03-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