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熱河行宮憑弔帝王文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承德避暑山莊景色秀美。 網上圖片

──遊承德避暑山莊(下)

張衍榮

 山莊原名「熱河行宮」,又名「承德離宮」,位於承德市中心北部,即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谷地上,始建於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於1792年建成,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耗時長達90年。

 「山莊」由宮殿區、湖區、平原區、山區四個部分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宮殿區。

 宮殿區採用傳統的四合院佈局,由中軸線控制,層層遞進,縱深發展。麗正門、宮門、午門、淡泊敬誠殿、四知書屋、萬歲照房、門殿、煙波致爽、雲山勝地樓、岫雲門等主體建築居中,而東西朝房、樂亭、木蘭武備、慈禧寢宮、織繡館等一干附屬建築置於兩側。九進院落,主次分明;前朝後寢,首尾呼應;宮殿周圍,或廣置花木,或疊石為階;無論處理軍機政務的辦公區,還是帝后妃子們的起居生活區,無不充滿園林氣息。

 宮殿乃皇權之象徵。正因為如此,這裡的宮殿就格外值得玩味:所有的建築雖基本均衡對稱,竭力演繹著皇權至上和天子至尊的禮制,可它們又無一不體量狹小,色調灰暗,裝潢簡樸。

 這又是為什麼呢?

 凝視一座座青磚灰瓦組成的宮殿、迴廊、廡房,我忽然想起瀋陽故宮,想起那兒的金鑾殿和殿前十王亭。我發現兩者風格幾乎如出一轍,略加寫意,那不正好又是一座座「蒙古包」,一頂頂「帳篷」麼!我堅信自己的判斷,不禁暗暗為康熙喝彩。他繼承曾祖的衣缽,將「帳篷」、「蒙古包」從山林草澤,從盛京奉天搬到承德,移進「山莊」,注入狩獵時代的遊牧氣息,可謂用心良苦:不單是為了迷惑草原上的那些個首領,也飽含著警示後代力戒奢靡的意義,同時,更具深意的是標榜他不忘衣胞,那是一種戰無不勝的姿態,「苟富貴,勿相忘」,中華民族沒人不看重這個的。因此,這就一下子拉近了朝廷與滿族草根的情感距離。這種「帳篷風格」集迷惑、麻痺、訓誡、籠絡於一身,令世人始料不及,更叫當今那些個大修小「天安門」,大蓋土「白宮」的袞袞諸公汗顏!

 嗟嘆間我們在宮門處駐足。只見宮門五楹,中開三門,中門上有啟功先生題寫的「避暑山莊博物館」匾額。宮門東面,山牆上有康熙親撰的《避暑山莊記》。「金山發脈,暖流分泉……」,文章對「避暑山莊之概」極盡比興,不俗的文筆讓人讀來美不勝收,而一句「或旰或霄,不忘經史之安危」,則將一代帝王宵衣旰食的忡忡憂心和盤托出,是年康熙五十又八。對封建帝王,我們往往難抑揶揄嘲弄,可此時此刻面對此文,誰又能不作千年一嘆呢?

 西面山牆有乾隆為永佑寺題寫的碑文,要求子孫以康熙為永世典範,繼承祖業,不要希冀從闡述佛教中去得到什麼好處。

 穿過宮門,迎面便是午門。午門東西兩側有文武百官候旨的內午朝房各五間,現闢為「山莊由來」和「清帝政治活動」展廳。午門前有銅獅一對,雌雄二體,造型優美,栩栩如生,據說摸一把能給人帶來吉祥,因而被萬千遊人摩挲得閃閃發亮。

 午門後,甬道連接的是淡泊敬誠殿。此殿為青磚布瓦卷棚歇山式建築,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是宮殿區的核心建築,相當於北京的太和殿,天花板和隔扇全用楠木精雕而成,故又俗稱「楠木殿」。

 此殿是舉行重大慶典,百官朝覲,接見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的地方,建在大理石台基上,古樸典雅,莊重肅然。殿內陳設有成堂的傢具、圖書、鐘錶和古玩,殿中懸「淡泊敬誠」匾。

 「淡泊」語出《易經》:「不煩不擾,淡泊不失」,乃修身之道,意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在《戒子書》中告誡後代:「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康熙引用此典,意圖不言自明。

 出淡泊敬誠殿即到四知書屋。此殿是皇帝臨朝前後更衣小憩,接見近臣和貴客的便殿,建於1711年,康熙題名「依清曠」,乾隆晚年改為「四知書屋」。

 「四知」源於《易經》:「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一望而知,是乾隆經國馭民,繼承康熙治世思想的體現。

 四知書屋後面有一字排開的19間房,稱「萬歲照房」,庭院開闊,古松廣植。以此為界,南為「朝」,北為「寢」。萬歲照房現已闢為御用瓷器、琺琅展。

 匆匆看過萬歲照房,我們來到「煙波致爽」。

 這是一個令國人鬱悶的地方。

 「煙波致爽」乃帝后寢宮,建於1710年,因康熙美言「四圍秀嶺,十里澄湖,致有爽氣」而得名。此殿面闊7間,進深3間,分為明間、次間、稍間。其中明間是皇帝接受后妃朝拜的地方,次間中的東次間為帝后們閒坐敘話之所,西次間為佛堂。而西稍間則是皇帝的寢宮,俗稱「西暖閣」。康熙、乾隆、嘉慶、咸豐都曾在這裡住過。閣內依滿族傳統設南北炕,南炕擺有文房四寶,是皇帝批閱奏章的地方,北炕設有落地帳,是皇帝就寢處。此外,東西兩側各有小跨院一所,為后、妃居住之地。

 「西暖閣」裡不僅死過嘉慶、咸豐兩個皇帝,而且顛倒乾坤,使中國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淵的「辛酉政變」也發生在這裡;「西暖閣」非但是咸豐逃避英法聯軍的避難所,而且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就是他在南炕上親筆批准的,其中僅《中英北京條約》,就讓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港九經受了百年屈辱;而「西跨院」則出了個權欲熏心、國人側目、史家不齒的「西太后」,她「垂簾聽政」,霸佔神器,把持朝政長達48年之久!

 為此,「西暖閣」掛銅匾一塊,曰:「勿忘國恥」,是當地政府於1997年7月1日釘上的。

 我們在這裡盤桓良久,國家痛史令人心潮難平。中華民族不可謂不優秀,卻又何以內憂外患,如此災難深重呢?歸根結底,罪魁禍首就在於制度之落後,之腐朽。在一個制度落後甚至腐朽的國度裡,不從改變制度入手,單靠所謂明君賢臣、精英能人去撲騰,那就無異於挑水填井了。譬如這康熙,他不可謂不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雖也開創了盛世,可維護的卻是一個日趨沒落的封建制度,怎麼可能避免得了人亡政息的悲劇發生?「西暖閣」的故事是腐朽政治制度命中注定的,遲早都會發生,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倘若康熙地下有知,往事何其不堪回首啊!

 隨著一聲嘆息,我們離開「煙波致爽」,經雲山勝地樓,過岫雲門,走出宮殿區,沿著湖畔蜿蜒的小路,去觀賞湖光山色,而適才的那番壓抑感也隨之煙消雲散。

 山莊的景觀雖多為人工築造,但柳岸曲橋,長煙碧波……比之江南卻毫不遜色。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僅在滄浪嶼稍作逗留。至於那十分著名的煙雨樓,我們只能隔岸遠遠地瞅那麼一眼。

相關新聞
神性與人性的聖水墨 (圖)
省去繁文縟節的藝術 (圖)
走向藝術的六十五載 (圖)
《新天使1》 (圖)
《哭牆》 (圖)
《逾越》 (圖)
《七宗罪》 (圖)
《新天使2》 (圖)
鐵達尼號 生死交錯的瞬間 (圖)
作家眼中的鐵達尼號 (圖)
百家廊:熱河行宮憑弔帝王文采 (圖)
翠袖乾坤:她始終不是「她」
海闊天空:世外桃源落地生根
琴台客聚:話中有話
生活語絲:兩種態度
隨想國:披 薩
獨家風景:另一個雙城故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