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金銀花種植達到一定規模後,朱昌國通過貸款籌資等方式建起了冷洞村第一間金銀花加工廠,這樣能夠有效抵禦市場風險。
「這塊石頭上爬的金銀花已經長了六七年了,每年能賣三百多。那一塊石頭上長的時間比較長,能賣四五百。」一提及金銀花的效益,冷洞村村支書朱昌國就關不上的話匣子。記者注意到,冷洞村的金銀花大多種植於石旮旯裡,所以大多是論石頭賣的。
藏匿於黔西南大山中的冷洞村,石漠化十分嚴重,全村80%的土地都是石頭,人們窮的叮噹響。2003年,朱昌國為全村人瞄到一個致富門路:金銀花的藥用和營養價值日益受到人們親睞,村裡石頭山上野生的金銀花不但好養,還能有效治理日益嚴重的石漠化。有石頭作天然支撐,金銀花不和莊稼搶佔耕地,還節省了搭架子的成本。
一些村民心存疑惑:「種包谷還能當飯吃,種金銀花成嗎?」為慎重起見,朱昌國先引進4000株金銀花種苗,在自家地裡搞起了試驗。第二年,他的金銀花長勢喜人,還拿到了退耕還林補助。隨後,冷洞村所在的則戎鄉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金銀花種植。由於金銀花耐旱、田間管理簡單、經濟效益高,漸漸地,全村光禿禿的石山地上一籠籠鋪滿了金銀花。
撒播金銀花,五年可採摘;栽種花苗,三年見成效。2007年冷洞村金銀花豐收,600元的人均年收入迅速被拉漲至2600多元。55歲的村婦鄭繼淑是個苦命人,丈夫和母親雙雙患癌症去世,房子又遭了火。若不是她跟著朱昌國種了七八年金銀花,「日子肯定熬不過來。」如今,她們家也起了兩層小樓,每年收入上萬元。
2009年,貴州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縱使抗旱能力強的金銀花也耐不住烈日,開始大面積枯萎。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啟發了朱昌國。他將一個礦泉水瓶倒過來,用細釘子在瓶底鑽個眼,然後將其瓶蓋一頭埋進金銀花根部進行滴灌。
試驗取得了成功。朱昌國開始手把手指導村民們灌溉金銀花。沒有礦泉水瓶,通過找州電視台、上街募捐……十萬多個礦泉水瓶在短短幾天就彙集到了冷洞村。全村六百多畝金銀花保住了。
2009年4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冷洞村,為旱災下冷洞村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他說,冷洞村「不怕困難、艱苦奮鬥、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精神,就是貴州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