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勞敏慈(左)及李耀輝(右),聚首分享昔日開校趣事,同聲表示難忘親自籌組實驗室。香港文匯報記者勞雅文 攝
——走遍天下悟有書讀非必然 創校元老獲頒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大海有盡而學海無涯,對經歷貧困童年、靠助養金才完成中學的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李耀輝來說,感受殊深。他未到20歲即成為航海員,6年間幾乎走遍全球港口。他到過經濟、教育水平落後的地方,與各地小孩相遇又分離,驚覺最基本教育並非必然,明白學習的可貴。20年前科大創校,為了接觸更多年輕人,讓埋在心裡已久的「教育」種子得以萌芽,李耀輝毅然放棄政府長俸,加盟大學參與設立實驗室,終取得博士學位。他獲頒科大長期服務獎,成為校內罕有兼任教職與技術支援的「老臣子」。
科大1992年創校,日前頒發長期服務獎予237名服務滿20年的教職員,李耀輝是其中之一。創校初期,科大只得教學主樓,連實驗室也沒有。參與設立300個實驗室的李耀輝,回想當年的事,感慨萬千,想到自己由一個技術支援員工,一步一步走向學術教研之路,箇中的故事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
小時家貧困 依賴助養金
父親早逝,留下6兄弟姐妹,家中貧困,李耀輝當年全靠外國家庭助養金才完成中五課程,「那時候香港經濟條件不好,寄來的數十元捐款,就用了10多元交學費」。受人之惠,銘記於心,默默埋下的種子叫「回饋」,他希望有日能成為施予者,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
中學畢業升讀理工學院航海工程,李耀輝畢業後即到船上擔任技術支援工作,展開「行船」之旅,只因年輕的心喜歡新體驗。首次踏上船板時只得19歲,李耀輝揹上背包,路過登船閘口,竟有人高呼問道:「細路,是否上船找爸爸呀?」
航海6年 非洲教英文
輪船航向天涯,李耀輝好學的心蠢蠢欲動。船上零件及技術員前輩,都成了他的老師,助他邊學邊做,累積維修經驗。後來他獲船公司推薦到英國修讀電機工程學士。6年航海經歷,讓李耀輝幾乎走遍世界,「除了南北兩極,所有港口都曾到過」,各地景致盡入眼簾。然而烙在心上的,卻是更重要的種子。
於南美洲、非洲等經濟、教育水平較落後的地方,李耀輝都會與當地孩子於碼頭踢球。經過與各地孩子的接觸,他漸漸認識到,孩子「不是人人有書讀」,很多人成長時,連最基本教育都得不到。他深感要為下一代做些事情,開始教他們簡單英文,希望能把自己的知識及經驗與人分享,促進社會對這些孩子的認同。後來他回港發展,加入政府機電工程署當了8年工程師,直至科大創校。
圓博士夢 成兼職教授
李耀輝坦言,是自己當年對年輕人教育的抱負,吸引他到科大做「開荒牛」。他建設的實驗室,成為一代代科大生通往知識寶庫的橋樑。同一時間,他堅持終身學習,主動要求兼讀博士課程,不但圓了博士夢,更晉身兼職教授,於課堂中親自向學生傳授知識。即使工餘時間,他也心繫下一代,於撒馬利亞防止自殺會當義工,處理青少年學業、家庭、愛情等等求助。
|